正文 第6章 危行路(1 / 1)

吳村長的辦法是借助滑輪省力的原理將我從山崖上用繩子降下去,滑輪據說是村長的祖父留下的,剛到這裏時用於搬運木材和取水時使用,後來村子建設好了,山崖上的滑輪就沒有多大用處了,現在荒廢得隻剩一根楠木軸承,當看到吳村長套繩套的手法時才知道滑輪用得省不省力關鍵就在此。滑輪是用一根實心楠木做軸承的,空心桐木套在楠木外,繩子就套在桐木外的凹槽,滑輪上方還架起了一條橫軸,固定在兩棵樹幹上。

鄭韞當晚就帶著繩子上山試了下,按照吳村長教的係繩子方法,確實能夠很穩當的控製滑輪的下降速度,隻是下降過程中降一次就要解一次繩結再係一次繩結,甚是麻煩,不過鄭韞也不急在一時,畢竟也沒什麼緊要的事,鄭韞就當是在遊曆。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好好欣賞路上的風景。

我回村就碰見了軒兒的父親,張平,老實又剛正的一個人,聽說我明天出村,主動表示要去幫忙。

晚上回去幫軒兒做了一個小彈弓放在那臭小子枕頭下,小玩意雖然簡單,但廢了鄭韞一條好好的黃牛筋做的腰帶。

晚上鄭韞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太興奮了,又有些傷感。

第一次一個人下山,有些怕,又有些不怕了,爺爺走了,再也回不來,天大地大隻有我一個,我要是還怕,又有什麼用。

人生在世就要不負來過這一遭。

既然出來了,那幾十年難遇的潮汛也堵了歸路,索性讓我鄭韞入了這紅塵,看盡繁華人間景。

山崖下這條河看著浪靜風平,水流涓涓,偶有水花看起來也像風吹過,可踏竹劃行在水上的鄭韞一點都沒這樣感想,水下暗流回旋逆行,多次粗大的竹身撞擊暗流都激起了大震動,鄭韞險些摔進河裏,兩岸峭壁陡直,水下必然受水流下蝕深切,才有現在兩岸危峽相望的景致,那到山勢變換處定然有分流或小的峽穀,終究是未知數,鄭韞現在一心想靠岸,水上情況不妙,前幾次險些落水,一旦落水,不說能不能爬上竹竿,劃槳必然被水衝走,沒了劃槳在這樣的水麵無疑是等死罷了。

水速越發快了,鄭韞知道這是山勢要變了,前麵又是河,

不對,這條河看起來顏色和腳下這條湛藍色的河不太一樣,水是渾濁的黃色,糟了,這裏是河流落差的山口,

鄭韞心下都慌了,望雲澗兩岸開闊不似此處,兩岸石壁堅硬,山口雖受水流侵蝕,但毫無河岸可言,天要亡鄭韞啊

手中冷汗直冒,但握著竹竿的手是越來越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