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遠行(2 / 2)

兩人配合熟練,一會兒飯菜就上桌了。劉天祥這個小家夥吃飯很安靜。張四虎也是悶頭吃飯顧不上說話,邢增輝到很有點美食家的意思,細細品味。高樂曾經說過,男人偶爾下廚房是一種樂趣,尤其是臨時興起,根據家中現有的材料,即興搞出幾個可口的菜來,那是一種享受。所以這些人經常搞這種突然襲擊,以滿足大家的口舌之欲。

飯後不久,把兩個孩子都安頓睡了,幾人坐下來說話兒。“十哥,這兩天我和九哥商量,打算在城裏城外購置些地產,你看怎麼樣?”

“說說原因?”高樂點頭。

邢增輝看到張四虎示意他說,就接著道:“聽說四哥的鐵路試驗通過了。我們尋思著肯定會修通東北和西北方向的,那兩處是新地,運輸問題大,那東西用鐵又多,恐怕朝廷會先緊著這兩處修建。那樣天津衛的恐怕更加繁忙,城裏和三岔河口一帶一熱鬧,地皮肯定值錢。”

“還有呢?”

張四虎接口說:“即便不修鐵路,北邊和西邊現在都需要支持,海運漕運肯定會更加繁忙,天津衛更加繁盛是一定的。而且我琢磨著阻力再大,皇上也會幹,要不打下來守不住不是白瞎了。”

“會有什麼阻力?”高樂笑著問。

看到邢增輝有些發愣,張四虎笑道:“又考我,如今安定了,先修北邊、西邊,就是先緊著北邊發展,自然有人不樂意。”

高樂等了一會兒,對邢增輝說:“你的眼光不錯,城裏地方小,也沒有書院,可以考慮買下地先建幾個書院分院,讓學子就近上學。城外你看著辦,不過別著急,動靜也別太大。那幾個混兒皮現在也有人模樣了,還有幾家關係不錯的,適當的時候通個氣兒,有錢大家賺。”

大姐聽了說道:“想起那幾個家夥我就來氣,你還照應著他們。”

“大姐,還氣什麼,都是討生活,那幾個家夥不是早就服了嗎。”趙萱趕忙勸了一句。

“這事兒我明白。小輝,和這幫家夥打交道要小心。以後就你一個人在外麵忙活兒,一切要小心。”劉巧兒確實不大放心。

“姐,知道了。我以後每天都會來這兒打一晃,大姐三姐多提醒我。”

四虎喝了一口茶,“實際上都一樣,商場官場更凶險,隻不過側重點不一樣或者有精細粗糙之分。”

看到邢增輝虛心受教的樣子,高樂有些好笑,“行了,行了,怎麼有三娘教子的感覺。小輝放手做,別擔心。”

送走哥倆,仨人圍著桌邊喝茶,說起馬明。馬明在年前修了一段路基,鋪上砂石、枕木、鐵軌,用騾馬拉著幾車廂貨物做了一下演示,速度和載重量比履帶拖車還好,而且總體算下來比較省鐵,也好維護。皇上看了很高興,派他一直向西考察線路,以決定是否適合在那邊修一條鐵路。

要說這種東西在礦山用的不少,馬明把它改進後擺到地上讓朝廷眾人十分驚訝。也就是大明現在鋼鐵年產量達到了2千萬萬斤,而且還有能力繼續提高,馬明的時機選擇也很好,否則這東西根本不可能被考慮。

高樂估計馬明想去西域,並且在那邊完成蒸汽機車。趙萱考慮的則是西域的鐵路什麼時候能通,那時不管高樂回來還是她們娘倆去都方便些。

劉巧兒靜靜看著這對夫妻想心事,偶爾有一絲念頭從心頭閃過,趕緊低頭喝了一口茶。

拍門聲打斷了屋裏三人的沉思,原來是周齊來了。

馬明確實想去西域和兄弟們在一起,鐵路計劃他有一個時間表,從馮俊武的信中得知皇太孫想把他們都招到那邊,馬明決定提前啟動這個計劃。結果他走得比高樂他們還早,如今已經出發了。

大明永樂17年春,是激揚的一個春天,軍戶十萬戶、流民八萬戶屯墾西域。高樂眾人在移民的大潮中好似一朵小浪花,自古以來絲綢之路從未如此人流如織,大漠之中也毫無荒涼之意。如此浩繁的動作,即便這幾年大明全境多數地區風調雨順,國力也是不堪重負。然而明皇朱棣卻未停止他前進的腳步,“攤丁入畝”強力推行,又有多少官員人頭落地,掀起了靖難之後的又一輪官紳大清洗。太子守南京,監督重新清丈土地造冊,籌運糧草,安撫百官,頗為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