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拖車(2 / 2)

“人貴自強,別人才能幫你,你也不用過謙。我隻是覺得你如此才華,就這樣埋沒十分可惜。”

“大人誇獎,一些小聰明不敢稱才華。”

“別以為我不知道,這些年你小小年紀撐起這個家,這一般人做得到麼?我也偶爾聽過小三兒說起過你們一起讀書、辯論,甚至一些奇思妙想時的情形,包括這幾件有大用的器物,如果沒有你引導,他們如何想得出來?做得出來?”徐德勇似笑非笑的看著高樂,高樂立刻覺得後背有點濕,好像太陽升得高了,天氣開始熱起來。

“這是和大家一起讀書養成的習慣,孩子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總需要一些有趣的東西吸引他們,才不致厭學,隻要控製好方向,效果還是不錯的,倒不是我比他們明了多少,隻不過是引起大家學習熱情的小技巧。”高樂老實的回答。

“哈哈,小技巧,好技巧。我說那小子最近怎麼念書如此上心。”徐德勇爽朗的大笑。

“不上心哪行,他要舌戰群儒,總要準備充分不是?”高樂麵上也帶出一絲壞笑。

徐大人哈哈大笑,“為何不讓這些孩子們去書院念書?”

“如今閑下來,有些人確實會去小考。其實對我們這些人來說,生存是第一要務,做官、從軍、經商、務農都是生存手段。這要看各自興趣特長,我們這幾個大的會盡力幫助他們。”

高樂平靜的口氣有些讓徐德勇吃驚,沉吟片刻,“要說這幾個大的這回都有安排,你呢?現在酒樓沒了,即便有孩子們要照顧,抽時間念念書,考個秀才應該問題不大吧。”

“見官不拜,是我所願,做官卻不是我能力範圍之內的事。”如今的科舉考試是大義,格式也不是那麼嚴格,加上記憶力驚人,考個童生高樂還是有信心的。

“我說你不願見那王大人,原來是受不了這官場禮節,要說你們的事他也出力不少,你們考幾個童生出來,他的折子也好寫。”地方官安頓孤兒是善舉,否則孤兒自身賣了,賑災款下來官府還要出錢贖,批了幾畝荒地,就解決了30多人,上麵自是高興,當年就有人很誇了幾句,如果能夠再出幾個人才,那可就不是一般的好。王大人聽說這些人剛剛安定下來就請先生讀書,就積極幫忙。如今按兒子說法,考幾個秀才出來不是什麼大難事,這對王大人來說跟天上掉餡餅沒什麼區別。

“全賴大人們照應。”

“念書的事倒是急不得,你說希望去女真地商屯,還有出海貿易,危險重重,為何要去?”多年行伍的徐大人一板臉還真是不怒自威。

高樂倒是微微一笑,“看來大人軍務繁忙,對徐海的功課關注還是少了些。三公子雖然年輕,曆練不足,但對軍務和邊地情勢還是很有見地,而且願意拿我們當兄弟,我等掙錢的同時也願為三公子驗證一番。”

“他有什麼見地?”徐德勇神色緩和許多。

“大人還是關注一下三公子的功課為好。”高樂仍是一臉微笑。

“以後叫我世伯吧。”徐德勇沉吟了一下說道。

“徐世伯。”高樂痛痛快快起身行了一禮。

“好,不過此事凶險,還是不要去了。”

“充分準備應該問題不大,況且何事沒有危險呢?此事還早,看看再說。”高樂還是希望徐氏父子倆人交流一番再說,“徐世伯今天去喝我們那小外甥的百歲酒嗎?”

“那是當然。”

“賣酒樓的事,劉大哥應該還沒敢告訴我姐呢?”高樂臉上露出一絲壞笑。徐大人微微一愣,隨即也是笑了起來。

人逢喜事精神爽,這百歲酒喝得愉快,當然劉千戶得知夫人並未怪罪更是大喜過望。這徐進看了弟弟寫的生產流程和使用設想,也明白了這種履帶拖車的在戰爭和運輸方麵的作用,興奮得酒席上一個勁的敬酒,早早的不行了。天色漸晚,大家盡興而去。

劉巧兒和丈夫送大家出來,看著大家禁不住淚眼模糊,高樂也覺得眼中濕潤,雖然早知人情冷暖,可這一刻還是能感到世上的濃濃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