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8)第11章:放縱(1 / 1)

曹操調撥了兩萬人馬給公孫瓚,讓他領著劉備三兄弟去守壽光,而他自己則領著剩餘的三萬人馬屯駐劇縣。兩路人馬分兵據守北海,誓要將袁紹的左右進擊的兩路大軍瓦解在北海郡之外。

盡管這已經是曹操布置在青州的全部兵力,加上公孫瓚、劉備二人帶來的將近萬餘人馬,卻還不足袁紹的三成兵力,但他卻仍舊堅定著自己的信念。

他不想輸,也絕對不能輸,因為他的偉大理想和抱負還未有完成。

“主公,我軍中良將眾多,為何獨讓公孫瓚屯駐壽光,此人雖勇但卻屢敗於袁紹之手,恐怕此行大為不善。”夏侯惇望著安坐於馬上的曹操,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

壽光乃是樂安郡所轄邊城,與北海郡相接,此城雖小更不利於屯兵據守,但卻是進入北海的必經之地。如今卻也變成了北海的門戶所在,這等重要之地若是再失,那麼北海必將告破。所以夏侯惇一直不明白曹操為何將如此要衝交付與公孫瓚,其內心所慮極是正常。

曹操聞言點了點頭,道:“元讓所慮不無道理,不過我卻並不擔憂此事,反倒是誌才那邊……”說到這裏,他當即停頓了下來,麵上才真正現出了一絲憂慮。

夏侯惇見曹操終現憂慮之色,遂勸慰道:“主公無需多慮,以戲公之才,定當不會辜負主公重托。那斷兗州雖惱恨主公,但利字當前,想來不會坐視不理。何況袁紹獨大,今後對他亦無好處。”

“不錯,斷兗州此人一向是無利不起早,表麵上大仁大義,實際上卻是及其計較利益得失,我便不信偌大的冀州擺在他麵前他卻不眼饞。”曹操說完此話,眼中頓時寒芒畢現,緊接著卻冷哼一聲,道:“此人雖誌大才高、可是有一點卻始終不如我,而這一點將會是其致命死穴。”

“哦……?”夏侯惇聞聽此言不禁愕然,再見曹操複又換上一副高深莫測的嘴臉,便兀自沉思起來。

曹操不見他言語,卻自顧說道:“斷兗州不如我的便是沒有我對袁本初的性子了解的那般透徹啊。”

夏侯惇聞言仍是不解,悶了很長時間,而曹操亦不再多做解釋。

不過這句飽含深意的話卻已然提升了夏侯惇的信心。

夏侯惇再繼續追問下去,因為他最是了解曹操,知道他必是心裏有了主意,否則不會在如此緊要的關頭如此篤定。而曹操每到危機關頭所表現出的這種鎮定與高深確也正是他竭死效忠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在夏侯惇眼中看來,這是一種誕生於血腥沙場上的一種奇特魅力,亦正是一名為將帥者所要達到的高深境界。

可是他絕對也想不到,莫說是袁紹,哪怕是曹操的一切又怎能逃出斷風寒這個執掌著曆史進程的人的算計呢……

“大王此言何意?誌才不甚明白!”對於斷風寒一語道破天機,戲誌才隻得強裝鎮定,但內心卻早已是翻江倒海,大失方寸。

“嗬嗬,先生如此高才,又怎會不明白呢?”斷風寒仍是微笑地注視著戲誌才。

如果他現在稍微施加一點壓力,恐怕戲誌才的心理防線當即便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