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
北海昌邑城。
曹操神情嚴肅地望著手下一幹文武將官,用略帶急躁的口吻說道:“袁紹大舉來犯,今已攻下濟南、樂安二郡,眼看北海危在旦夕,諸君可有退敵良策啊?”
一個多月前,袁紹還曾與他就幽州一事訂立過協議。協議上要求曹操不要阻礙他奪取幽州,否則他日必定發兵攻打青州。曹操考慮再三,念及自己實力未穩,故而最終還是沒有出兵協助公孫瓚,可是想不到袁紹卻在事成之後出爾反爾。
念及至此,他禁不住掃了一眼兵敗來投的公孫瓚,心裏暗自悔恨不已,若是當初自己出兵牽製袁紹,想來也不會有今日之禍。
公孫瓚當日兵敗,原想自刎於城下,卻不想被劉備所阻並勸其一道投奔青州曹操。曹操見他來投,倒是十分寬待於他,一來是心裏上有一絲內疚,二來嗎也是因為公孫瓚這支殘兵尚有不俗的戰力。
“袁紹奪我幽州,於瓚有不共戴天之仇,曹公若是信的過某,且請曹公發兵,某願前去與他一戰!”公孫瓚此刻倒是與曹操同仇敵愾,心裏已然把袁紹當做不共戴天的仇人。
話說當時已拿下並州的袁紹原本是打算見好就收的,卻不想聽從了新近謀士沮授與田豐的提議,適而一鼓作氣挺兵北入幽州。而當時遠在遼東的公孫瓚還未來得及調集兵力反撲,來勢迅猛的袁紹軍便已連戰連捷,一口做氣吞占了幽西八郡,以至於兩軍直接會戰於幽中昌黎。
雖然當時,劉備三兄弟聞報趕去相助,但奈何公孫瓚連連敗退,大勢不複。隨後公孫瓚便又寫了兩道求援書函,一道送與了青州曹操,而另一道便送去了兗州。暫且不說兗州會做出如何反應,單說曹操在接到求援書時確實也有過前去相助之意,但最終還是在權衡利弊之下沒有發兵。當然,他拒絕出兵的借口自然也是十分有理的、委婉的、無奈的;總之是不會讓公孫瓚記恨在心的,故而公孫瓚也不會在走投無路之下前來投靠於他。
曹操感到公孫瓚身上的強烈戰意,心裏亦十分滿意,他很清楚公孫瓚此去必會竭盡所能與袁紹對抗。
他稍作思索,便說道:“若是伯珪兄前去,操也不好阻攔,隻不過那袁紹手下先鋒大將顏良實是了得,恐怕伯珪兄不是其敵,故而還需遣一名勇將相隨才是。”曹操說這話時,其眼神便有意無意的看向了久未言語的劉備等人。
他的意思在明顯不過了,如今能夠敵得住顏良的武將,恐怕也隻得是劉備身後的兩位義弟關羽、張飛了。
公孫瓚聽聞曹操之言,心裏亦做認同。那顏良確是了得,當初他亦多次敗與此人之手,故而深有體會。此刻一經曹操提醒,他亦向劉備這名同窗老友望去。
劉備亦有所理會,當即站出來道:“我三兄弟願與伯珪兄同往。”
“如此甚好!若是四位同去,料得這一路袁軍不足以懼。”曹操聞言大喜,遂趕忙走到四人身前,向他們抱拳作揖,道:“今青州存亡之際,操得四位鼎力相助,操實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