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騎兵都那麼容易被廢掉,何況是攻擊力低下的步卒。用不了幾下便被兗州騎兵團衝殺的七零八落,最終怕死的士兵們紛紛丟下了武器,三五成群地擠做一團抱頭蹲在了地上。盡管仍舊有許多士兵無辜被兗州騎兵團的戰馬踐踏而亡,但至少大部分士兵還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逢紀見勢不妙,哪還敢做停留,當即獨自拔馬往廣平方向逃去,他現在就連魏郡主城都不進了。在見識過兗州軍過份強悍的以至變態的戰鬥力,他也知道郡城根本守不住,所以即便城中還有萬餘守城袁軍,他也沒有任何猶豫,讓他們自生自滅好了,還是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緊。
就這樣,一場原本應該持久的大戰卻如此輕易地早早結束了。讓人驚歎的是,從戰役開始到結束還不過半個時辰。
隨後在得到戰後統計時,斷風寒便樂了。
第一軍團經此一戰,隻有騎兵團出現了傷亡,幾乎是微乎其微。而袁軍除了死了過半外,跑的跑,降的降,十萬冀州袁軍頃刻之前便瓦解了。而剩下的魏郡郡城中的那一萬人馬在見過兗州軍團如同狂風掃落葉似的戰鬥後,更是不戰自降,守城將軍親自開城跪迎斷風寒入城。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並州上黨平順以及青州濟南郡曆城一帶亦成了戰場。
並州的張合以及青州的袁譚部隊在秘密調援魏郡的途中卻與兗州第二、第三軍團主力碰了個正著。
同樣是一場昏天黑地的大戰,同樣是一麵倒的局勢;不同的卻是這兩支從並、青二州急行魏郡的部隊並未與兗州軍做正麵交鋒,而是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遭到了伏擊。
由於冀州暗堂人員的情報工作的及時到位,第二軍團的荀攸以及第三軍團的李鷹在得知沮授之計後,暗呼慶幸的同時亦趕緊重新整理思路,做出了相應的對策。他們二人更同時想到了設伏打援的作戰計劃。
如此一來,並、青兩州的袁軍主力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得以解決,剩下的殘存兵力根本守不住偌大的州郡,等同於等著兗州左、右兩個軍團的入住。
由於事發突然,這兩支連夜輕裝急行的袁紹軍隊一經兗州軍團的設伏打擊便失去了控製,完全陷入了混亂之中。而兗州軍的兩個軍團卻是以逸待勞,幾乎沒有費什麼力氣便使得兩路袁軍共計十多萬人馬傷亡慘重,潰不成軍。
袁紹長子,青州袁軍主帥袁譚戰死身亡,大將顏良被太史慈生擒,餘下兩萬人馬盡皆繳械歸降。反觀並州袁軍,由於主帥張合及時主動投降,基本上沒有遭到兗州第二軍團的毀滅性打擊,降兵卻多達五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