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提點(1 / 2)

時間來到下午兩點。

寬敞的會議室人影浮動,猶如車水馬龍。

今天拍攝的主要內容是李寶英飾演的張慧星和尹尚賢飾演的車貫宇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人麵試國選律師的場景。

徐生從李載明手中接過劇本,先是了解往後的劇情發展,他習慣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而後作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等到大致的目標明確之後,徐生就會依靠自己得來的一套思維模式進行分析,比如張慧星這個角色,十年前根本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但如果要讓故事變得更加貼近現實,十年後反襯成為律師的寒摻模樣就顯得相當重要。

所以徐生認為在年齡上選李寶英作為這個角色的扮演者相當合適。

不過這方麵自然有趙秀沅導演和車惠蓮編劇的考量。

而徐生見到趙秀沅導演之後,也是相當的拘謹,隻是神色沒有太大的變化,目光慢慢冷靜下來。

趙秀沅導演看著這位頂替了林信的劇務,倒是多看了兩眼,但也隻是說了一句好好做之後,又埋頭於劇本鏡頭之中。

第一場戲在繁忙的準備中拉下了序幕。

第一幕講述的張慧星作為律師替不同被告人上庭申辯,但由於十年後的張慧星性格大變,認為“不是說真相會在審判中獲勝,而是說在審判中獲勝的才是真相”才是律師真正應該擁有的理念,在法庭上變得完全沒有使命感,有的隻是是漫不經心。

李寶英飾演張慧星這個角色簡直是得心應手,期間也表現出演員真正擁有的演技。

在前綴拍攝撿籃球的那一個鏡頭中,她在漫不經心之間就以一個擰著挎包低頭眼神變得冷漠往後隨手扔掉籃球的形象轉換過來,完全展現出張慧星性格上的突變,更一度彰顯了李寶英對人物的駕馭能力。

而到了第二個鏡頭開始。

趙秀沅反而躊躇起來,其實以李寶英的功力應該對這場表現‘漫不經心’的戲很快上手甚至可以做到完美表演,但事實上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難以普通的畫麵表現出來,他扭頭向大成詢問:“能不能以光暗度來集中表現這場戲?”

大成思考了片刻,有些沉吟地說道:“我覺得這部分的鏡頭不適合給太多,如果是愛情戲或者哭戲就可以這種形式表現,但單純以光暗變化來控製畫麵體現某一點的性格不太適合,或許讓演員表演得更加真摯一些?”

趙秀沅認為大成說的話也有一定道理,找來李寶英說道:“寶英啊,等下這場戲就要靠你自己的演技了,要注意表現人物的漫不經心,又不可以太過了,要讓人看著感到自然,而不是做作。”

李寶英聞言,細想了一會,有足夠的自信完成這一幕,對趙秀沅說道:“好,我會努力的。”

站在後麵的徐生卻是低頭看著這一場戲的劇本,剛才趙秀沅和李大成的對話他也聽到了一些,也認為李大成說的話很符合這場戲的攝影定義。

因為攝影師分下來的每一個鏡頭都是十分寶貴的,而且後續的拍攝占據了大部分,如果這個時候要以鏡頭多少來體現,恐怕對後麵的畫麵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況且,越簡單的戲,就越能體現演員的演技以及導演與攝影師之間的視覺技術。

這個時候,張慧星庭上作辯這一幕正式開始。

徐生走到李載明身邊,問道:“你對這一場戲有什麼看法?”

李載明奇怪的回答道:“趙導演不是說了這一場戲要以純粹的演技作為結尾嗎?”

“我不是說趙導演的想法,我是在問你,你如果將來要做導演,麵對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做?”

徐生的表情很認真,沒有一絲開玩笑的意思。

李載明很少見徐生這種表情,那一刻他覺得這個男人身上的氣息都發生改變了,有一種讓人無法忽略的魅力。

而他看著徐生認真的眼神,漸漸沉思起來,大概一分鍾後不肯定地回答道:“有可能利用其他的演員來表現?”

“你能想到這個方法說明你有認真思考,很好。”

徐生接著對李載明說道:“在你這個位置上,你要明白一點,那兩個男人懂得的事情遠比你要多,你看到的他們不會看不到,而你要做的,就是從這些看到的事情裏著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