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章 春闈大比(2 / 2)

文震孟被皇上這些稀奇古怪的招數,搞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不得已遵照執行,開始還有些懷疑,隨著幾天後,報紙發行量大增,讓他覺得皇上實在是太英明了。

通過這一係列的措施,《大明皇家時報》期發行量,竟然達到了三萬份,這可是很大的數目了,由於當時的印刷水平的限製,這樣的發行量也已經讓京師各書局,連夜趕工,滿負荷運轉,才完成,不過這也讓他們大賺了一筆。

明代的科舉,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進行。鄉試是由南(南京)、北(北京)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第三年舉行一次,又稱鄉闈。鄉試的地點,在南、北京府和各布政司駐地。

主持鄉試的有正、副主考各一人,同考官四人,提調官一人,另外還有負責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巡綽監門、搜檢挾帶等官。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國家一級考試,又稱禮闈,在鄉試的第二年,於京城舉行。參加會試者必須為鄉試中式的舉人。

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監臨等官員,都由較高級別的官員來擔任。殿試,是明代科舉的最高一級考試,因考場設在皇宮內的奉天殿或文華殿,所以稱為“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因是“天子親策於廷”,所以又稱廷試。原本大比要等到三年後才舉行,但是因為新皇登極,故而加科選士。

到了三月二十五日,夏雲在司禮監太監的服侍下,早早地起床,卯時召見群臣,諭旨開科,說了些勉勵的話,聽取主考官的彙報後,前往太廟,焚香禱告,祈求廟堂延續。

參加考試的學子們,早早就在卯時進入了貢院,經過了一番嚴格而繁瑣驗明身份的手續,又有專門的官員搜身查探,方才落定安坐。

主禮太監跟隨夏雲,在門口站立,夏雲一人前往殿堂禱告,三位正負主考官立於門前候立著。

到了辰時,紫禁城內大鍾響了十二響,主禮太監高聲選道:“吉時已到,主考官就位,請考題!”

主考官葉向高,整衣冠,複履帶,手捧著玉碟,進入太廟,夏雲莊嚴地從香案上取出黃紙禦封的筒狀紙軸,這裏麵就是考題。

葉向高恭敬接過考題,與其他二位過目後,確認考題禦封沒有被拆過,在內宮侍衛的嚴密護送下前往貢院。

早有司禮監傳旨的太監,宣告貢院一幹貢生入院,搜檢夾帶官員就位檢查,步軍統領衙門派出了大批士兵在貢院前後維護,巡卓監門官員就位,四處巡視。

主考官到位後宣讀考題,本次恩科的考題分為幾種,第一是策論,名字為《法先王法後王》;第二場是論語中的題目《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第三場赫然既是《術業專攻》。

接到考題,不僅僅是學子們有些吃驚,就是那些個主考的、監考的以及朝廷的大小官員們紛紛都覺得,這次考題的奇怪。有些熟讀史書,知曉本朝典事的官員們,慢慢地想到了這是萬曆年間張居正任宰輔時候出過的考題,心眼活的官員即刻明白到皇上出這次題目的用意。

皇上通過本次考題來查看一些,本朝學子當中有多少知曉,皇上要改革的用意,通過張居正用過的考題,來為下一步的改革,打下民意基礎。

夏雲恩科的開啟,為夏雲是否能夠篩選到自己心滿意足的人才,籌建一支忠於自己,又不腐朽的官僚隊伍,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