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言(1 / 1)

2014年,正值中日甲午海戰120周年之際,也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前夕。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不要忘記那場曆時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不要忘記我們的革命先輩在抗日戰爭中,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做出的英勇犧牲,為奪取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曆史貢獻。我們這一代人,不能忘記這段曆史,我們的下一代人也不能忘記這段曆史。列寧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日本帝國主義在1931年9月18日,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發動進攻。從那時起日本對中國發起了侵略戰爭,並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也就從那時起,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展開了長達十四年的持久戰。於1945年8月15日,最終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堡壘張家營》這本書,正是中國人民展開全民抗日戰爭中的一個縮影,也是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國人民全民抗戰的汪洋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現在這本書的原創者鍾海樓同誌,1945年生於張家營村,也就是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年,他於2013年3月去世。

鍾海樓同誌在1968年的時候,擔任過河北省安國縣委的副主任,後來擔任過保定地區的副主任。他在任的時候,收集了不少安國縣,清苑縣、張家營村人民的抗日鬥爭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當時他還在世的時候,由張家營村的老幹部口述的——他們都是那時抗日戰爭的親曆者、參加者、和抗日戰爭的幸存者。

鍾海樓同誌根據這些前輩的回憶與講述,寫成了這本回憶錄,作為對抗日戰爭中的英雄與烈士深深地的敬仰與懷念,亦供後來人閱讀和思考。

根據當前的國際形勢,這本書很有現實意義。現在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妄圖複活軍國主義,妄圖爭奪我國的釣魚島,妄圖否定二戰後的國際審判,妄圖否定他們對外侵略的罪行,這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答應的。最近軍事家張召忠教授建議,要對抗日戰爭的那些人和事,要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成書。前事不忘,後世之師,要讓我們的後代,永遠不要忘記受侵略、受壓迫的那段痛苦的曆史。

2013年初,鍾海樓同誌把這本書的原稿交給我,讓我幫他校訂整理。從這時起,我就開始了這項從來沒有做過的工作。可是沒想到,在我接下這部書稿後三個月,鍾海樓同誌於2013年3月就病逝了。在他有生之年,沒能看到這本書麵世,是我的這位兄長的遺憾,也是我的遺憾。現在這本書能和讀者見麵,我也完成了鍾兄對我的托付。

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高度警惕日本妄圖複活軍國主義。我們就是要強國強軍,不再受帝國主義的侵略,讓中華民族強大昂揚地屹立於東方。

友人王雨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