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在當政的時候,與欽天監夜觀天象,忽然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就像百條神龍在騰雲駕霧。好端端的。怎麼就出現了這麼一道奇怪的現象呢,想必必然是有什麼事情要發生,而且這個時候他最害怕的就是混龍出世,自己的皇位被篡奪。
於是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風水先生到東北來破除那一百條龍脈,這位風水先生便依照命令,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穿出龍溝,走過西崗後,才發現龍脈。而且龍脈的脖子上還挖有一道很大的深溝,意思是隔斷龍首,或者在龍頭上壓上一座小廟,以表示鎮住了龍氣。
就這樣他們一連破了99條龍脈,剩下的一條是離地三尺有餘的“懸龍”。風水先生當時就想,既然是“懸龍”,不附在地麵上,也就形不成龍脈了,誰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龍”,不破也罷,便回京複命去了。
恰好此時,努爾哈赤的祖先在長白山被其他的部落打敗了,於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背著父親的屍骨,沿著長白山走下來,本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個可以落腳的地方,事情卻發生了。
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煙囪山下,見天色已晚,就住進了附近的一個小店。可是,店主人見他身背骨灰匣,說什麼也不讓他進店。無奈之下,他隻好背著父親的骨灰匣,走出小店,來到龍崗山腳下,卻看見有一顆大榆樹,樹幹離地三尺分叉,便把骨灰匣放了進去,準備次日來取,然後回客店住下。
結果,等到他第二天來取骨灰匣的時候。卻怎麼也拿不出來,越使勁越往裏長,一著急,他借來一把斧頭,想把樹杈劈開,然後取出骨灰匣。可是一斧子下去,大榆樹竟然流出了血滴來,他趕緊找來附近的一位風水先生,說明情況。
風水先生來到這裏後,看了看大榆樹,又看了看周圍的山形地勢說道:“這兒是一塊風水寶地,前麵有呼蘭哈達(也就是煙囪山)想照,後有龍崗山相依,龍崗山有12個山包,你家裏將有12代皇帝可作,天意不可違,你就把屍骨葬在這裏。日後,必然有要是發生。”
原來,之前的那條“懸龍”正盤旋在這顆大榆樹上,卻被被努爾哈赤的祖先壓了個正著。努爾哈赤的祖父葬好後,就回到長白山,把部落遷移到離龍崗山不遠處的赫圖阿拉住了下來。
再到後來,努爾哈赤以祖父被害為由,發布“七大恨”起兵,開始了東征西討的生活,果真,沒多久,就打敗了明朝,做了清朝的開國皇帝,而且在清朝也真的出現了12代真命天子。
這個故事,不僅在當時的民間流傳很廣泛,而且史書中也有記載,故事就在發生在龍崗山上,這座龍崗山位於清永陵後麵的啟運山,從遠處望去,可以看到蜿蜒起伏的12座大山,這十二座大山,剛好象征著12代皇帝。
所以在清朝,統治者采用的是風水說和天命說,來“特化權衡的控製”是有必然聯係的,當然,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風水先生”還是很受歡迎的。後來受到新文化的衝擊,革命解放後,“風水先生”的職務以迷信的稱呼,送上了斷頭台,這一送,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風水”的職務受到衝擊後,做勘察的隊伍,就不得不學一些關於墓地的行情。不過勘察隊所知道的隻是風水裏麵最淺顯的毛皮,比如說根據挖出來土的顏色,來判斷這片地下麵有沒有適合勘查的墓穴,還有就是土中的一些碎瓦片、腐朽的衣線頭子,來判斷墓穴大概是什麼年代的等等。
知道了這些,就不難會懷疑,既然勘察隊懂得了墓穴裏的行情,為什麼他們還要打破常規,非要繼續朝著“古格銀眼”走去,難道他們碰到的“卮化”,隻是一個幌子而已?
其實不是這樣的,進入雪山墓穴裏麵的這支勘察隊,也不是沒有注意到這一現象,可問題是“古格銀眼”發生了變化。
“卮化”過後,勘察隊逐漸從昏迷的狀態下,清醒了過來,他們剛打開手電筒時,就發現,現在看到的這幾隻“古格銀眼”和之前“長明燈”還沒熄滅時所看到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墓穴裏麵真的藏有什麼東西的話,或許,該來的終究還是會到來的,躲是躲避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