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百尾草(2 / 2)

聽了老柯說的話,我們覺得確實挺有道理,金軍再怎麼笨,也不會隻在幾天內被韓世忠的軍隊砍成那樣,更何況……不過,古書倒沒有記載這種海草,我讀過埃及的曆史,倒有些類似的記載說是這種草叫做“百尾草”。

就是這種海草呈現出它原來的樣子時,剛好有一百個很小的尾巴,分布在葉子的周圍,這些尾巴很細、很尖銳,動物一碰到它就會立馬流出血液來,最初這些尾巴是用來吸收陽光的,隻有在白天才能看得到,到了晚上,它就收了回去。

而且這種“百尾草”還有一個很獨特的功能就是靠它的這些小尾能夠吸食動物的血液,用來充當體內的維生素,一般是在陰雨天,這些“百尾草”才會這麼做,之前就有說勘察隊在森林裏麵被莫名其妙地劃傷,而且傷口還很大,估計就是它了。

後來由於地殼的運動,這些“百尾草”就被沉了下去,在海底生存,沒有陽光他隻能靠每天在葉子上張開尾巴,來吸食動物的血液,尼羅河那邊最多了,稍有不小心就會被這種‘百尾草’給劃破的。”老柯接著說道。

倘若真的和老柯說的那樣,那麼這些“百尾草”早在埃及就已經發現了,但在我們中國卻沒有人注意到,後來被沉到海水裏麵,就更引起不了人們的注意了。

這也難怪,金軍掉進海水之後,能幸存的隻有那麼少的一部分人。三子卻不太相信老柯所說的“百尾草”,說是“古書有記載‘地草’的。地草者,根之深,葉之茂,才可食人也。‘地草’也大多在新疆,內蒙古地區。

傳說它的根係很發達,莖很粗,葉子不大卻很茂盛,一顆‘地草’上麵有幾十顆葉子,葉子是圓形的,不過葉子的四周倒不像‘百尾草’那樣,有一百個齒牙狀的小刺,‘地草’是靠葉子中間的一根很鋒利的吸管來吸食動物血液的,這根吸管很短,張開時上麵都是尖利的細齒,而且‘地草’上麵有幾十顆葉子,所以隻要碰到它,就很容易被其中的一個葉子給劃破。

不過‘地草’吸食的血液最終都是通過莖,傳遞到根部。”聽了三子說的關於“地草”的事情,我反倒更相信老柯說的“百尾草”,一來,“地草”的根係很深,就說明它是生存在在幹旱的地區,三子說的“地草”大多都在新疆、內蒙地區,就剛好符合,而我們碰到的這些草是在深海下麵,要知道,是“地草”的話,它的根應該很深的,而且莖很發達,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長得也不像嘛。

“地草”有幾十顆葉子,每個葉子上麵都有一根很細小的導管,張開時,裏麵確實鋒利的細齒,可是我們碰到的卻和老柯說的“百尾草”很相像,而且遭遇和生活習性也都吻合。班長也有聽說過“百尾草”,隻是在尼羅河幾經改道後,都銷聲匿跡了,沒想到竟然在海底,我們被卷浪刮進來的地方,碰到它。

這時,從海螺裏麵發出一聲很大的聲音,和我們剛才聽到的一模一樣,是一位老人的聲音,聲音很低沉、沙啞、略帶有悲傷的感覺,我們都嚇了一跳,竟然是從海螺裏麵發出來的,三子聽到從海螺裏麵發出的聲音後,除了恐懼外,反倒很好奇裏麵的藏有東西。而且人是不可能在這裏生存的,一來這裏沒有陽光,更何況這裏麵沒有適合人類吃的東西,反倒是有可能被這些“百尾草”、“海螺”、“貝殼”之類的東西給襲擊到。

海螺的螺口是螺旋的圓狀,不過很大,經口的直徑大概五六米左右,裏麵倒是小了起來,有四米左右,所以這些海螺一發聲,就會朝著四周傳出來。三子走到了其中一個豎在底麵上的海螺,把耳朵湊了過去,忽然大叫了一聲:“媽了,竟然真的有東西在裏麵。”聽三子這麼一說,我和老柯也都很好奇地跟了過去,不過這個海螺是孤立的,離那些“百尾草”和貝殼都有一段距離,所以就算趴在海螺上,也不會遭到其他傷害。

我和老柯也走了過去,班長則是坐在地上,捂著傷口,看來暫時是不能朝著裏麵出發了,我把耳朵剛貼到海螺上麵,聽到的不是那種傳說會有海風的聲音,而是呼吸的聲音,呼吸很微弱,像是一個熟睡的幼兒,發出輕輕的聲響,但把耳朵貼到上麵卻聽得非常的清楚,三子再次把耳朵貼了上麵,就這樣我們三個人把這麼一個大海螺給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