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停了下來,眾人吃了幹糧。雨後不久,路邊還有不少積水,眼下也顧不得那麼多,就以此給馬飲了。
就在此時,卻不想馨妃卻來到李逸和許虎休息的地方,出言責問道:“你幹什麼?眼下情況緊急,為何停了下來!”
這話問的李逸一滯,正準備回答時,旁邊的趙如卻搶先說出了開始那番話。馨妃這才作罷,不過沒過多久,就來催促上路。李逸不由大感驚奇。這女子果然是讓人琢磨不透,行事如天馬行空。前段時間,盡做一些糊塗事,這時卻又如此懂得了事理。
他卻不知道,馨妃再領軍三日束手無策後,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可是,再昨天見了李逸的處事後,才恍然明白。似乎並不是自己不行,而是這幫手下故意的刁難。馨妃性子本就要強,這一來更是激發了她不認輸的倔強性子,誓要證明給大家看。而眼下,李逸重掌大權,她自然不可能在指揮大家。因此,便在其他方麵想起了辦法。而眼下,這一陣急行軍,也正好是一個證明的機會。證明自己並不是嬌嬌弱弱的一般女子可比。而是比之男子也不遑多讓,更是猶有勝之。
可是,得了趙如提醒後,李逸卻在不能像開始那般不要命的行軍。因此,並沒有如馨妃所願。恰在此時,又有探馬來報:錦繡軍果然在郯城一番搶掠後,湊足了馬匹,正向東疾進!
如今楚軍所在的地方距離郯城隻有不到八十裏的距離,就算錦繡軍有了馬匹代步。可是,在向東去,隻有百多裏,便有一大城。對方顯然不可能再學郯城這樣,攻城而過,隻能繞行。在時間上,必然耗去不少。李逸算了算,自己休息一陣後,全力追趕,時間已經足夠。因此,也不急於去追。
也就在這個時候,終於有一個好消息傳來。楚軍中,有一士兵是郯城本地人,他上報說,知道前麵不遠有另外一條路,可以到郯城,路程比之官道足足要節省一半。
李逸聽了,自然高興萬分。馬上把那人找來,細細問了一遍。
原來,從這裏到郯城,前麵有一山阻路。而現在的官道乃是繞山而過,因此路程較遠。可是,就在那山中,有一條小道。當地人為了便宜,隻要不是有大宗貨物要運,或是有馬車,一般都是走那條小路。走的人多了,那路也漸漸變的好走。可是,因為路是從一小穀中穿過,沒有大量財力,根本也不可能開成官道。
雖然多年前,當地官府上報朝廷,說要開出這條道路來,而且朝廷也撥了銀子。可是施工還不到一般,原來的知縣便被調往他處。而繼任知縣拿了銀子,卻根本不修路,而是裝進了自己腰包。如此一來,工程也就停了下來,最後不了了之。那路雖然留了下來,可最終還是沒能改成官道。
李逸得知後,也不管那麼多,隻要有近路可走便成。當下,派出探馬去找路。大軍隨之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