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恂率部困守台寨,苦戰二日,死傷無數。孔令恂令部將王竣斷後,率主力南渡。倭人隨後掩殺。王竣一師之眾幾乎全亡。高桂滋與趙世鈴被倭軍分割包圍,惡戰連日,掙脫不出,危殆極甚。衛立煌無奈,急令兩軍之眾分散突圍。倭軍圍困數重,設陣阻擊。各處皆有惡戰,國軍趁夜趕路,多有走散者,或為倭人殺戮,或躲至深山遊擊。隻有四個傷殘之團突出重圍,至呂梁山區休整,其餘大部皆為倭寇所殺。
唐淮源見所屬各部皆七零八落,不勝悲壯,道:“現情勢險惡,吾輩對職責及個人之出路,均應下最大之決心,在事有可為時,須各竭盡心力,以圖恢複態勢,否則應為國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正氣。”眾軍奮勇逆擊倭賊。唐淮源隨第12師一部突至縣山。忽遇大隊倭賊,唐淮源急囑師長寸性奇道:“中國軍隊隻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被俘的軍師長,千萬不要由第三軍開其端。”言罷率軍拚死衝突,難以逾越敵陣。奔至樊家溝,身邊僅存通信兵與報務員。殿後軍兵趕到,言寸性奇已死於亂軍之中。唐淮源無語,提筆寫遺書道:“餘身受國恩,委於三軍重任,當今戰士傷亡殆盡,環境險惡,總軍兩部失去聯係。餘死後,望餘之總司令及參謀長收拾本軍殘局,繼續抗戰,餘死瞑目矣!”寫罷飲彈自殺。
其時,倭軍第33師團趁夜突襲劉茂恩部。趙世鈴之一部當先觸敵,略戰便潰。倭人向南進展,突進煤坪,又攻董封。守將武士敏率部死守。倭軍源源增兵,合力攻打。國軍相持不住,撤出董封。時西路垣曲已絕,東路邵源又為倭寇所據,劉茂恩部進退不得,糧草又絶。劉茂恩分軍數路遊擊,襲擾倭軍,以掩護主力撤往沁水。敗軍惶惶,行軍無糧,士卒離散,軍械一地。倭軍層層阻擊,截殺各路逃軍。
倭軍第35師團、第21師團攻擊國軍裴昌會部。倭人分兩路出擊,第21師團從沁陽、博愛兩處出;第35師團從溫縣出擊。第35師團先得孟縣,又與第21師團合攻濟源。裴昌會退守封門口。時各處皆敗北。衛立煌急令裴昌會從關陽渡口渡河,以護河防。倭人察知其意,猛烈轟炸渡口。裴昌會部傷亡近半,方乘倭人轟炸間隙渡過黃河。部將郭貼珩斷後,因倭機轟炸愈烈,渡口、船隻俱毀,無法渡河。全師將士皆望南而哭。倭軍迫近。郭貼珩隻得領軍撤至王屋、邵源,途中又遇張東凱部。於是兩師殘部便於山間遊擊待援。此戰國軍慘敗:死傷近十萬眾,暴骸原野,達四萬兩千之巨;被俘達三萬五千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