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此次敗績,舉國震驚。魯滌平不敢隱瞞,電告蔣中正:“龍岡一役,18師片甲未還。”蔣中正怒責道:“18師失敗不足為怪,一敗即餒,何鼠膽乃爾?你每聞共黨便張皇失措,使為共產黨聞之,豈不為之所竊笑乎?”國府隻道穆先璋戰死,與張輝瓚、周偉黃同等公祭。
穆家聽聞噩耗,如天崩地裂,悲痛欲絕。寶蓮奔喪還家,家昌依禮隨同。寶蓮哭絕於地,恨至口齒流血,誓要報仇雪恨。穆先容哭勸道:“你一婦道人家,縱有些本事,要尋共匪報仇,此去山長路遠,談何容易!賢女婿乃國之良將,屢立功勳,今隱園田,國府亦棄而不用,尤為可惜。不若請賢女婿出山,重歸國民革命軍,親提一旅之師,到江西殺他個片甲不留。”家昌故露怯意,道:“龍崗一戰,國軍片甲不存,可知紅匪凶悍,不可等閑視之。”寶蓮怒道:“北伐猛將,何懼此等打家劫舍之小匪!大丈夫立於世間,當為國效力,這幾年你被我攀纏在家,是我不對。今日我放你出去,天高任鳥飛,如何?”家昌暗喜。
方才歸家,賤養即報有故人來訪,已在客廳久候。家昌快步入內。客人起身相迎。家昌喜出望外,道:“伯陵兄,想死小弟了!”薛嶽笑道:“你我兄弟相別數載,無有音訊,甚是掛念。愚兄在外,四處奔波,蹉跎歲月。昨日回鄉省親,聽言昌儒弟做了朱陶翁,故特來看望。”家昌羞愧不已,長歎不語。薛嶽謙笑道:“我弟境況,英明已告我知。方才打趣,望請見諒。”家昌邀薛嶽到昌山酒家密談。家昌將心腹事相告,歎息連連。薛嶽責道:“昌儒何其迂弱!聽聞去年逆黨營長李家泉於昄塘搶糧時被警衛隊抓獲,今年警衛隊又將逆黨樂昌縣委書記李光中逮捕,因而警衛隊被授予‘模範警衛隊’之稱號。李傳楷乃逆黨反賊,殺之有功無過。諒一蠻婦,有何可懼!穆家能欺謝家,我豈不能治穆家!兄弟勿懼,大丈夫行事,豈能被一蠻婦所製!”家昌猛省,感激道:“伯陵兄一席話,讓小弟茅塞頓開。”薛嶽道:“我弟困居家鄉,空費歲月,不若出山,隨兄剿滅逆黨,以安天下。”家昌嗟歎道:“國人相鬥,千年不絕,二十四史,血跡斑斑。自民國成立以來,炎黃子孫無時不在自相殘殺,可謂‘新血浸舊骨’。僅從民國十八年三月至民國十九年十一月,短短一年零八個月間,我黨內同黨相殘:民國十八年三月之蔣桂戰爭;蔣桂戰爭方息,又燃蔣馮戰爭;十八年十一月,蔣中正與李宗仁、張發奎之戰爭;蔣中正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汪精衛等之中原大戰。其中,中原大戰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東瀛倭賊陳兵東北,虎視狼顧。國民黨各派盲然不顧,相鬥愈烈。我炎黃子孫橫屍千裏,百姓流離失所,國力耗盡。共產黨趁隙取事,四處策動兵變,而後相聚一方,占山為王,襲擾臨近市縣。若使我斬殺倭賊,家昌萬死不辭!如今讓我手刃國人,家昌實在不忍!”薛嶽大笑道:“昌儒弟何其迂腐!自古有君子與小人之分,小人亂國害民,理當攻滅。若以婦人之仁,我等皆死無葬地矣!昔嶽武穆亦曾剿滅鍾相、楊幺等輩。我弟熟知曆史,春秋戰國之時,中華民族四分五裂,各國相互攻殺,相持數百年,死人無數。且論蔣公,當世之人,對其非議揚揚,我亦曾忤逆此人。然若今世無蔣公,華夏早已四分五裂:眾軍閥愈加橫行於世,割據稱王,廣西立一國,廣東亦立一國,東北一國,江西一國,山西一國,新疆一國,九州之地,不知將分裂成幾國!若是倭奴趁機侵我,則我等皆成亡國奴矣!故古人曾有真知灼見:攘外必先安內。現今蔣公已掌大權,國內趨於統一,亂國逆黨,隻有共匪苟延殘喘。若我等並力將其攻滅,則一統中華。到時何懼倭奴!”家昌聽罷,深以為然,提起蔡廷鍇曾以禮相請之事。薛嶽道:“今蔣光鼎為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蔡賢初為十九路軍軍長,蔣光鼎身體不適,暫由賢初代領第十九路軍總指揮,我弟可往投奔。”家昌道:“弟曾拜訪蔣光鼎,遭其慢待,今由賢初代其職,弟則樂而投奔。”薛嶽欣然,即薦家昌往蔡廷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