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兄弟分離(1 / 2)

手裏握著二哥姬禹城剛剛贈予的離別禮物,一步三回頭的身影也漸漸消失在視線中,徐陽思緒萬千。

腦海中浮現姬禹城和自己以及蒙天齊的過往,嘴角不禁上揚,勾出的笑意讓滿是離愁的稚嫩麵龐不再是那麼悲傷。

“放心好了,這禍害走了才讓我們省心呢,倒是姬爺爺的離開更讓人舍不得。”徐陽身邊一個高出他一頭半的強壯男孩拍拍徐陽的肩膀,最後望了一眼姬禹城消失的方向,深呼一口氣,貌似吐出了離愁。

強壯男孩子叫蒙天齊,今年十二歲,是徐陽的結拜大哥。說是結拜大哥,其實就是小孩子之間一起玩耍長大,基於真摯的情感從而以年齡為本所做的排序而已,其實蒙天齊也僅僅是比徐陽大兩個月而已,更是僅僅比二哥姬禹城早接觸這個世界三天而已。為了這個排序問題,姬禹城可沒少反抗,可每次都被蒙天齊無情地鎮壓。搞得姬禹城每次都很受傷,直呼蒙天齊為野蠻人。

徐陽、姬禹城還有蒙天齊三個,從穿開襠褲開始就廝混在一起,近十年的情感讓三人情同手足,如今,姬禹城突然間得離開也讓得徐陽和蒙天齊二人略感傷懷。

徐陽拍了拍蒙天齊的胳膊,緩慢得轉過身子道:“大哥,我們回去吧,家裏還在等著呢。”說完也不等蒙天齊便徑直往前。

“我們一定還會再見的,不管你有多少秘密,你永遠都是我二哥。”徐陽捏了捏拳頭,心裏如是想道,如玉琢般的稚嫩小臉上滿是認真。

“父親,母親,我回來了。”徐陽前腳剛邁過大門便看到分別在院子裏和廚房忙碌的兩道身影。

院子裏的身影是徐陽的繼父,在他很小的時候親生父親便已經病故,反正在徐陽的記憶力對自己的親生父親沒有任何印象。從記事後,母親蔣英便改嫁給了眼前這位紮在木頭堆裏的身影孫旭華。

孫旭華是一個木匠,青年喪妻,獨自拉扯著一個男孩孫維,直到碰到徐陽母子。

四個人重組了新的家庭,雖沒有血緣牽掛,生活清貧,卻也還相親相愛。

孫旭華看著眼前給自己打下手幫忙,頗為懂事的繼子,眼睛裏滿是慈愛。

“我哥又來信了?”徐陽撿起腳下的榔頭遞給孫旭華,無意間掃到地上的一封信箋,猜測是遠在他鄉的哥哥孫維幾回的家書。

徐陽的繼兄孫維在三年前,其剛滿十六周歲的時候就外出闖蕩,學藝去了,至於去學什麼,可能連孫維自己都不清楚。

不過也沒有辦法,家裏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孫旭華這個木匠,而其所賺的微薄收入也僅僅能夠養活大家,不至於挨餓,但生活過絕對捉襟見肘。

懂事的孫維沒有選擇子承父業,去學習父親的木匠手藝,因為從小到大,在他和徐陽的眼裏,父親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手藝絕對當得起大師稱呼,可現實的生活狀況卻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以至於孫維和徐陽兩兄弟從小便將木匠整個行業所否定了。

想起孫維離家時候的囑咐,徐陽心裏便五味雜陳,“小弟,大哥要出去賺錢了,父親、母親在一天天變老,到了需要我們來扛起家庭責任的時候了。你一定要聽父母親的話,不要惹他們生氣,否則的話我饒不了你,我一定盡早安定下來,爭取每個月都給家裏寄信,寄錢讓父親不用那麼辛苦,讓苦了半輩子的二老過上好日子。”

當時懵懂的徐陽隻是不住地抹淚點頭,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趨於成熟的心智,他也越來越能理解大哥的想法。

“你不提這禍害還好,一提我就生氣,當時走的時候說的多好,什麼一個月寄一次錢的,哪次做到了,先是半年一次,現在倒好,間隔一年多了才把錢寄回來,一定是在外麵鬼混了,混球。陽陽你可別學他哈,他不是個好東西。”孫旭華聽了徐陽的話後,咬牙切齒的回答,最後不忘提醒徐陽不要向其學習。

話語中滿是責怪,但徐陽卻在繼父的眼睛裏看到了牽掛與擔憂。繼父在乎的哪裏是兄長那寄回的微薄的家用,他在乎的是兄長在外的消息,是吃得可飽?穿得可暖?

飛快得瀏覽下兄長孫維的家書內容,大概意思是他現在已經在武陽郡城穩定下來了,在一家客棧做三掌櫃,東家看其頗為努力,也是對他極為看重,總體意思來看,過得還算不錯,一切安好。

“武陽郡城。”徐陽的眼睛裏滿是羨慕。徐陽所在的石灰坑鎮隸屬興隆郡,是一座在東方九郡之一的紫陽郡下屬的三級郡城,而孫維當今所在的武陽郡同屬紫陽郡管轄,不過卻是受紫陽郡直接統管的二級郡城。比興隆郡要高出那麼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