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非攻”是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由墨子所創。《墨子·兼愛上》說:“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天下之亂,起於人與人不相愛,如果天下人能“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有些理想主義成分在其中。
兼愛便必須非攻,非攻即反對攻戰,即“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當然,非攻並不等於非戰,而是反對侵略戰爭,很注重自衛戰爭,故墨子訓練墨者協助弱國抵禦強國的進攻。非攻隻是手段,並不是目的,兼愛才是目的。
………………………………………………………………………………………
長平之戰,秦國名將武安君公孫起對陣趙國初次領兵的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秦軍大勝。戰後,公孫起采用詐計,一舉坑殺四十多萬趙國降卒,六國震恐。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能與秦國分庭抗禮的一流強國,趙國就此淪為二流國家,關東六國再無一國能獨抗秦國的兵鋒。
看來,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擋秦國向東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了。
秦趙邊境,趙國高平城。平日裏沒多少人來往,沒多大生氣的小城,此時卻熱鬧異常。不過,城內的趙國百姓並不想要這樣的熱鬧,因為帶來這場熱鬧的是城外的十萬秦國大軍,他們帶來的不是生氣,而是殺氣。
“咚咚……”一通鼓聲過後,城下的秦國士兵便如潮水一般向城牆湧去,城牆上回應之以密集的箭矢和數不清的檑木滾石。不過,這還是不能阻擋潮水般的秦國士兵靠近城牆,架上攻城梯,一時間殺聲震天。
雖然秦軍勢若虎狼,但單薄的高平城牆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讓他們難以向前一步。不時有秦兵從城牆上落下,響起陣陣慘叫。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傍晚,秦軍的軍旗始終未能插上高平城的城牆。
“當當……”一陣鑼聲過後,湧向城牆的秦國大軍便如潮水一般退下,慢慢地撤回營中。
是夜,也許是經過了一天的殺伐,秦軍的大營非常安靜,除了戰旗被晚風扯得“吱吱”作響聲和秦軍兵士巡營踏步產生的腳步聲外。
忽然,夜空中出現數道火光,向秦軍營帳這邊快速飛來,落到秦軍的營中,“砰砰”一陣爆炸聲響起,營中火光四起,安靜的軍營頓時炸開了鍋。
“當當……”
“起火了……”
“快救火……”
“傳上將軍令,各營各部,各守營帳,膽有出帳救火者,格殺勿論。”
“嗖嗖……”利箭破空的聲音響起,跟著響起數人的慘叫。
經過三個多月的戰火蹂躪,高平城的城牆已經不複原來的模樣,城牆上盡是顏色深淺不一的“補丁”,是守軍多次修補和加固造成的。城牆的城門樓前,站著三個人,左邊那個一身戎裝,身上的鎧甲已是破損不堪,頭盔也已是不知去向,露出這幾個月來未來得及梳理的頭發,是高平城的守城副將,馬君,至於主將,早在秦軍攻城之前就已經帶著他的一家老小,逃之夭夭了。
馬君的對麵是身形比他略矮,一身褐布素衣,唇上一撇八字胡須,鬢角略顯斑白的中年男子,是墨門非攻堂趙國一旗的旗主高石。高石身後恭敬地站著一個跟他同樣裝扮,右手握著一柄短劍,貼在身體右側的青年男子,是他的隨從趙翼。
“高先生,這高平城總算是守住了。”馬君一臉欣喜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