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塑先生,時間到了。”
“嗯,知道了。你們先去吧,我馬上就去。”
[公元2120年地球英國倫敦]
一片掌聲與歡呼聲過後,是曆史性的一刻。人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目送那位穿黑色西服的中年男子走上講台。
”各位,我們知道,愛因斯坦在他的狹義相對論中提出,光速是無法超越的。昨天,科學界研究出了第一搜超光速飛船——探索號。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吧!”
人們早已無法掩飾他們複雜的心情。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每一分,沒一秒,都是人類科學界的一大進步。都是人類對物理學認識的轉折。
”它的原理是撕裂空間轉化為動力,產生超光速粒子——快子。由快子來實現空間快子推動。而在產生快子的同時,也會使慢宇宙轉換為快宇宙,探索號的一切物體在啟動後都會成為快宇宙中的一部分來實現超光速運動,直至推動器停止工作。但我們所關心的,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另一問題:達到光速的99.99999%就會穿越時空。而現在,我講帶領大家共同證明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台下的人們早已沸騰。他們目不轉睛的盯著台上的博士——徐可塑,人們把他當成神,因為他是一位超越愛因斯坦的偉大物理學家。他的觀點沒有錯誤。至少現在沒有。
”大家請看,”徐可塑指著麵前的盒子,”這是一個超光速粒子加速器,它將使一顆粒子質量變為0,隨後讓它無限加速,最終成為一個接近光速的粒子。”說著,徐可塑伸手便按他麵前的”啟動”按鈕。而他,卻永遠都不知道,它按下那顆按鈕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或許,這代價不是他來歸還,而是下幾代人類來替他歸還這慘重的代價。
粒子被捕捉了,伴隨這幽藍色的光柱與加速器的轟鳴聲,超慢攝像機記錄下了粒子的變化過程。雖然攝像機的超慢鏡頭已經慢的無法想象,但在光速麵前卻還是顯得很快。人們可以透過演講台邊的立體全息投影看到光向四麵八方運動的過程,猶如一道閃電劈開黑夜中無限的黑暗。光經過的地方漸漸的可以看到經過物體的顏色和形狀。而人們更加注意的是不斷做加速直線運動的粒子。它在這個小盒子中來回穿梭,起初人們在超慢鏡頭攝像機的幫助下看見粒子的運動軌跡和粒子經過後方那長長的殘影。但隨著速度的加快,最終形成一條由一顆無線加速的無質量粒子所形成的直線。
全息投影顯示著粒子達到光速的百分比。當投影上顯示99%時,超光速粒子加速器中的那條黑線已經變成一條比之前大約粗了一倍的黑色線段。場上,是粒子加速的轟鳴,場下,是人們的歡呼聲。
這是曆史性的一刻。
全息投影的屏幕改變了數字。
99.99999%
台下安靜下來。人們靜靜的望著那發出幽藍色光柱的加速器和那越來越粗的黑色粒子柱。出了加速器的轟鳴,就是人們的心跳聲,呼吸聲。徐可塑微微的笑了笑。因為他知道,他已經成功了。
是的,成功了。粒子不在變粗,身後的殘影也已經消失,化為一個點。一個浮在空中的粒子。其實粒子還在加速,但由於超光速例子加速器沒有轉換空間為快宇宙的作用,所以最多隻能將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但這已經夠了。那顆粒子沒有消失,而是由於人類眼睛分辨率問題產生視覺差,誤以為粒子停止了加速。但這也是徐可塑希望得到的結果。因為這個結果就足以證明狹義相對論關於光速超越時空的錯誤性。取而代之的是徐可塑的光速定律。
愛因斯坦的觀點是錯誤的。
人們的掌聲來自整個地球。全球為之沸騰。因為光速定律的出現意味著超越光速將不會穿越時空,人們可以廣泛運用超光速技術,人類物理學將從新定義。
人們總是以事實說話。而物理學上的事實,不是實驗,而是實際運用。
文明的誕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雖然在這無限的空間與無限的時間所組成的宇宙中,一個文明的形成如同流星劃過天際,連一絲劃痕也不留下就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一樣,但在我們這些有生命的生命體來說,這是一件無法想象的壯舉。那麼,如果這個文明毀滅了呢?
或許,光速實驗是一個人類不該做的實驗。又或許,人類挑戰宇宙就是錯誤。再或許,人類的誕生,就是一場偶然。
徐可塑抬頭望了望太陽,嘴角上揚了45°。他知道,揭開宇宙黑色麵紗的時刻不遠了,人類之外的文明再向人類招手。也可能人類是這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文明。
人類享受著晨陽所帶來的光的溫暖。人類總不甘心永遠隻享受著八分二十秒之前的陽光,正如文明用不甘心被拴在一顆小小的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