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做一名教師是王曉的向往,在他還是小孩的時候,就覺得老師們在講台上教書的樣子特別帥,你完全可以想象一個懵懂的小男孩學習知識的渴望以及對知識的教授者老師的崇拜之情。而他王曉經過自己的努力,就在今年剛剛師範畢業就成為了一名高中語文教師。
王曉個子不高,有一米六三的樣子,麵容和善,一看就是一個溫柔細膩的人,而他也確實這樣,他的笑容怎麼形容呢,就像微風拂麵,溫暖而踏實,足能融化一個人冰冷的內心。年輕的王曉處處充滿著朝氣和幹勁,他對自己很自信,覺得他能教好每一個學生。他的座右銘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
今天對他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今天是他第一次實戰的日子,要開始在真實的講台上講課了,還有許多老師在教室後麵聽課,算是對新老師的考核。雖說王曉之前在師範也去支過教,可這回這麼大的場麵,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啊,他既緊張又興奮,不過這是必須跨過的坎,他心想一個老師絕對不會怯場,況且我都備好課了,絕不會有差錯的。隻見他深吸了幾口氣,手裏拿著一本語文書和一本備課筆記,走上了講台,初次和他的第一批學生見麵,王曉忐忑的心終於平靜下來,麵對著五十幾個孩子,一起起立喊著老師好的時候,他瞬間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當一名老師是無上榮耀的。王曉示意學生們坐下後,便開始了由他主講的第一堂課;“論中學教育。”
“我親愛的同學們,我的名字叫王曉,王者的王,破曉的曉,兩個字很好記,以後大家可以叫我王老師或者Mr。Wang。今天本來是想講書本上的第一篇課文韓愈的《師說》,可是講課文實在是太容易了,所以我想換個主題,論中學教育,當然我們可以互相探討,因為這個命題範圍廣,需要我們師生深入探討,中學教育是連接學生和大學的人生階段,然而也是人格形成的最終階段,而人格關係到社會的方方麵麵,往大了說,中學教育可以影響到人的一生。而我們中國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認為升學率才是衡量一個中學質量的標準,學生成績變成了唯一標準。當一次次考試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想想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把他們變成了一個個考試的機器,就僅僅為了那麼一點分數,得不償失。錢學森大家都知道是中國導彈之父,他有一個著名的問題:“為什麼建國後出不了大師級的人才?“而我們國家也在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為創新型人才提供幫助,提供可以讓人一展抱負的機會。可是這是遠遠不夠的。在中學,這種急功近利的法則不打破,試問創新人才又從哪裏來,因為這種分數至上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們不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鳥語花香的意境他們也感受不到。。想象力的缺失是一個民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