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過後,朱棣繼位,永樂元年,大明帝國百廢待興。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
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永樂四年,下詔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
正值用人之際,明成祖大興科舉,天下書生盡皆心向往之,埋頭苦讀。
涼州城有一戶宮姓解元人家,家境殷實。宮解元是涼州城內有名的善人,育有六女,最終老來得子,甚是歡心,舉家視若寶玉。兒子取名欣然,字子***名小七。
宮解元的殷切期望之下,欣然自幼飽讀聖之賢書,也走上了求那功名的路。
及至永樂五年,欣然已是十八年華,心善敦厚,長得是一表人才,儒雅俊俏,在仕途求索的路上也是遠超那宮解元。欣然鄉試中了解元,會試又中了那會元,隻差那狀元便可成就“連中三元”的美名。
宮欣然天生喜愛山水,涼州城周邊已經遊覽無餘。再三要求下,征得宮解元的同意,辭別高堂,背一行囊,帶足了盤纏,去遊那大明秀麗山川。同時也答應兩年之後,進京參加那殿試。
入春某日晌午,欣然行至奉節縣內的巫山腳下,極目望那雲霧之中的巫山。
不禁讚歎:“好一個山染青螺縹渺,皆在碧虛中,人間難陟。”
歎罷,欣然便舉步而上。約莫個把時辰光景,欣然行至一處山腰開闊處,停步看那風景。
一看不打緊,卻望見遠處一青衫男子正在遠處那懸崖邊上往下望,欣然隻見那男子側臉神情躊躇,於是欣然心急那男子意欲輕生。
當下這欣然也不顧方才登山疲乏,隻快步向前跑到那男子身旁一把扯住衣袖叫道:“兄台,這大地眾生如此美麗,千萬莫做那傻事!”
那男子轉過身來,看著這宮欣然拉著自己的手,驚訝道:“咦?你看的見我?”
“兄台莫開玩笑?這朗朗乾坤,怎生不見得你這麼個大活人?”欣然喘著粗氣說道,剛剛那一跑用盡全力累得不輕。
“哈哈……”那男子笑道:“原來是個呆子。不過你得見我,倒也是緣分一場。”
那被喚作呆子的欣然也不以為杵,連忙拉著那男子旁邊開闊地方走了幾步,才停下來打量眼前之人。
眼前男子一襲青衫,二十五六上下年紀,左手執一把收起的古樸折扇,清秀麵容,修長身材。隻是那睜眼瞧人的眼神,時時流露一股憊懶之色。
“既是有緣,兄台當聽我一勸,莫做那傻事!”那欣然憨憨道。
“傻事?好你個呆子,莫不是以為我要輕生?”那青衫男子叱道:“我隻是在那涯邊望這山間風景。”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那欣然連道兩句,“在下宮新然,字子玉,涼州人士,遊山而來。”
“我名陸執道,閑人一個,亦是遊山而來。”那青衫男子答道。
二人倒是很快熟絡起來,緩緩沿一溪潭而行,澗隨山轉,人隨澗行。看山一重,攢巒夾翠,涉目成賞;闊論一重,人意山光,皆言投緣,從欣然家世聊到巫山十二峰,不一而足,仿佛舊識一般。連這“呆子”二字,從欣然耳中居然聽出親切的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