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失策亡韓(1 / 2)

秦趙兩次大戰終於讓嬴政明白了,趙國非但是塊難啃的骨頭,而且還是塊會砸疼人的石頭。是三晉地區秦國唯一的勁敵,事實擺在麵前如果再次強攻趙國的話,隻會徒添傷亡,對於這種強勁的對手隻能等,等他內部出現矛盾自己才有機可乘。於是秦國開始召開第N次大會,按照慣例,先是反思總結了一番然後群臣與嬴政商議,計劃下一步作戰方略。這次大會十分關鍵,因為它是秦國兩敗趙國後召開的軍事總結大會,這次大會一個重要的成就就是“撥亂反正”改變以往攻打趙國為先的軍事部署,重新確認“柿子還得挑軟的捏”的戰略部署把韓國劃入統一天下的第一個目標。並且宣布,對韓作戰。統一中國的第一槍,打響了。

於是秦軍再次出動,目標換成是韓國的話就顯得比較輕鬆了。秦滅韓的第一個目標是南陽,韓國南部的一個重要據點,秦軍出兵南陽。消息如火如荼的傳至韓國,韓王安萬萬沒想到韓非死後不過一年的時間嬴政就再次把手伸到韓國了。而且沒有任何借口,說打你就打你。蠻橫無理之處相比於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韓王安慌了……慌張之餘,韓王安做出決定,割地息事,把韓國南陽郡割讓給秦國希望秦國能就此罷兵。

嬴政同意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得一兵一卒就拿下南陽郡何樂而不為。韓國隻是讓他多苟延殘喘幾日而已。九月嬴政派遣內史騰(姓不詳,名騰,官職內史)接管南陽郡,並任命內史騰為南陽郡代理太守。內史騰上任後在南陽發布文告,安撫民心,嚴防不法的行為,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南陽郡就此納入秦國的版圖。(關於內史騰接受南陽郡,一說為秦國進攻韓國,韓國南陽郡的代理太守騰主動向秦軍投降,騰也因為倒戈相向以禮來降獲得嬴政的重用。仔細想想南陽郡作為韓國為數不多的郡城,太守忠誠度自不必說,而且就算太守想降麾下一棒子人、各縣城官員願意投降嗎?兩種不同的史料留給後人無限揣摩猜測,隻能期待以後考古發掘了。)

魏國在得知韓國割地求和後害怕秦軍轉移目標就此發兵魏國,也不甘落後於人魏景湣王主動向秦進獻出麗邑,希望秦國能就此打住別攻打魏國。嬴政欣然接受,打趙國打了兩場損兵折將不說還沒撈著什麼好處,而出兵韓、魏竟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一郡一城,就此嬴政更加確定了暫緩攻趙,出兵韓國的部署。

收了城池就得辦事,嬴政再得到韓、魏兩國的城池後,果斷下令撤軍,大軍退回秦國本土。撤退並不是意味著不打,相反,在嬴政的授令下丞相昌平君夜以繼日的研造軍械,同時命令各地征調糧草押往前線。同時下令開展全國人口普查,令男子登記年齡,以便征發兵卒,為接下來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作準備。沒錯,嬴政是退兵了不假,不過這次退兵是為了更大的行動。秦軍就此以南陽為跳台,在南陽屯紮了大批軍隊,韓國已經成了嘴邊的肥肉,什麼時候想吃就能一口吞下。

公元前230年,嬴政秘令內史騰進攻韓國。騰再接到嬴政的命令後,秘密集合軍隊,突然南下渡過黃河,直接進軍韓國首都新鄭。這一刻終於來了,看到黑甲秦軍兵臨首都新鄭,韓王安絲毫沒有感到恐懼,相反反而是一種輕鬆、一種解脫。自從繼位以來,韓國上下兢兢業業,父王留給他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土被列國蠶食,秦國又屢屢東出威逼利誘。韓王安是個極有能力的君主,怎奈韓國地小民弱與各國實力差距太大,秦軍東出他忍了,但忍並不是無所作為,鄭國弱秦、韓非懷策入秦,韓國幾代人都從事著一項十分偉大的工作,叫做“弱秦之計”。然而這種計策是見不得光的,隻能在背地裏搞搞。對這一切,同為山東六國的其他五國非但視而不見不領情,而且還多次鄙視韓國,認為韓國占中國腹地據天下咽喉卻無所作為,反而讓秦軍三番五次的東出攻城掠地。無解、鄙視、應有盡有,此刻秦軍兵臨新鄭韓王安感覺到了,終於可以解脫了。

同年,新鄭被秦軍攻克。騰俘獲韓王安,韓國最高領導政權覆滅。騰繼而派出軍隊攻占韓國全土,韓國亡。騰攻伐韓國再次證明“以首都包圍城鎮,武裝奪取敵國政權”的道路在統一六國之中是行得通的,再次豐富了秦軍進軍六國的戰略部署。

鹹陽宮內,騰滅亡韓國的消息早已傳回。對著報告信,嬴政內心風起雲湧。

仲父,你看到了嗎?這是政兒滅的第一個第一個諸侯王國,接下來還有五個,仲父,這一切也都是你的願望,你可否看到?

嬴政下令,厚待韓王安及韓國貴族。整合韓地設立穎川郡,郡治於陽翟(河南禹州),推行秦法將韓地納入秦國版圖之中。對於韓王安,嬴政沒有遷徙和流放,更是保存了韓國貴族的私有財產。一方麵是懷柔韓國百姓穩定韓國民心,一方麵是以寬容大度的姿態告誡其餘五國,繳械不殺。“滅其國而不亡其種”嬴政所為,亦是呂不韋所為。我想如果呂不韋在九泉之下,看到嬴政如此的話,定然會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