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去了還不知出不出得來,現在又何須在乎姓名?”
對方一笑:“兄台明智。”
“不要話!”身邊的官差嗬斥了一聲,推著二人先一步進了大理寺。
大理寺亦如其他朝廷官邸,並沒有太多不同,隻是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凝重,不知是這裏的冤魂太多,還是此時此刻的心境所製。
夏商要不緊張,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他並非事事都能運籌帷幄,尤其是京城之中,太多勢力,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想要事事都算清楚,無異於癡人夢。現在的冷靜,乃是以往多次在險境中曆練而成,此時的夏商不僅僅是一個在現代社會享受過安逸生活的男人,他不僅擁有常人所不擁有的知識和智慧,也用了常人所不擁有的鐵一般的心性。
這種心性讓想夏商變得越來越從容,不管在任何危險的情況下,都能夠進行冷靜的判斷。
比如今日,夏商相信此事的主角不是自己,也相信身邊之人昨日所言。
李辛采取如此雷霆手段,並不是針對夏商,而是針對下士族。他要用東嶽先生的血來震懾下的士族力量。但他不可能將全下的士族都得罪了,他絕不可能用這麼多士族子弟的血來彰顯自己的統治力。所以,夏商相信今日是有驚無險。
根據夏商所知的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發展,文臣武將之間的爭鬥永遠都存在的。而從曆朝曆代的曆史變遷來看,開國內百年重武,但隨著時間流逝,朝廷將逐漸被文臣所取代,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而現在的大華正巧就在文武變革之中最艱難的時期,也是武將地位衰落,士族開始掌控時局的初期。
李辛從生長在軍中,自然是不希望看到文官當朝,他知道,就算他當上了皇帝,也無法完全掌控這群拿著筆墨揚名下的人。李辛站在武將一方,與士族之間的衝突必然發生。
其實李辛並沒有什麼特別,亦如夏商所知道曆史長河一樣,不過是其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
到最後,士族一定會成為贏家,隻是這個過程可能還要持續百年,甚至更久,這期間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為了這場爭鬥而送命。
當然,夏商不願意參與到這場長久的鬥爭中,隻可惜他沒有穿越到一個真正的盛世年代。他所希望的隻是能保平安,同時在力所能及的時候能幫這個下縮短文武爭鬥的時間。
但是,就今日之事而言,夏商要作出一個艱難的選擇。
李辛之目的,便是要取東嶽先生性命。
他這一刀下去,不是震懾下士族,而是永遠將下士族樹立在對立麵。而後數十年之間,下士族必然強力反彈,李辛一輩子都不會安生。文武爭鬥的進程會大大加快。大華的百姓也會少受幾年艱苦。
可以,東嶽先生的死會成為推動曆史的犧牲品。
可難道就因此看著東嶽先生死去,而絲毫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