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殷風其它的不說,隻是感情方麵,絕對是一個被動的人。
從那青蔥歲月,少年懷春時期算起,他所有的女朋友都是倒追的他。自然,無論在校園裏,還是在社會上,頂尖的美女應付追求的人都忙不過來,自然也不會去倒追一個並非優秀的男人。
而且,雖然他不是那麼的差,可也絕對不是最優秀的。可以這麼講,從一個普通男人的角度來說,殷風的女朋友還沒有一個是真正的頂尖美女的。這也是殷風心裏的一個暗結。但凡一個自視極高,而事實並非如此的男人,必然都有這樣的心結。殷風一直不結婚,不僅除了對婚姻生活的恐懼,估計也有這個原因。
哪個如此的男子心裏不都希望著忽然有一天,一個公認的美女慧眼識英雄,從而主動投入自己的懷抱呢?這不僅是個男女關係問題,還加纏著虛榮,以及渴望別認可的心態,總之非常複雜。 殷風成功嗎?按社會的關心來看,顯然不是。
當然,如果性格改變的話,自然就不會如此了吧?
爭取主動,不僅事業可以成功,也可以主動出擊,追求美女。這不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嗎?
話是沒錯。但前提錯了。就是一句俗話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秉受先天DNA的影響,以及後天的教育熏陶等等方麵的影響,一旦成型,想要糾正那是勢比登天。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人的意誌力非常薄弱。那如何糾正他呢?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那我們可以堅持做一件事,象每天堅持跑步,每天堅持寫日記什麼的,還有經常的自我暗示與催眠。久而久之,薄弱的意誌自然就加強了,從此你就變成了一個意誌堅強的男人。
但是啊但是,這就是一個悖論了。如果我能堅持每天去跑步,每天去寫日記,那說明我的意誌還是堅強的呀。而如果我的意誌不夠堅強,我又如何能堅持去每天跑步,每天堅持去寫日記呢?自然專家還可以解釋,這是鐵杵磨成針的精神。做了總比沒做強啊,每次進步一點,加起來就多了。但是同樣的道理,每次進步一點,那要多少次,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意誌力的過程吧?
而且,從殷風研究的結果看,情況也不樂觀:命運,被置於性格之中。而性格決定於前世今生的業力中。要修改這個,牽扯到更玄妙的道境,並沒有表麵的那麼簡單啊。
所以,正因為這樣的性格,盡管殷風知道自己的問題,雖然也徒勞地自我糾正過很多次,可也沒有改過來。遇到小彗,如果不是小彗與他撞出了火花,並且小彗是個聰明的女孩子,一眼就看明白了他的性格並遷就地配合他的話,估計他現在還在打著光棍呢。
送花,對殷風來說是第一次。
他不知道怎麼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