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當一個希臘的少年接受完傳統的基本教育之後,即被交給一個年長的男子,去接受高等教育。這種師生關係,一般都存在同性戀關係,偉大的亞裏士多德,和他的老師柏拉圖就是師生戀。
與此相反,如果有哪個少年男子無法找到一個年長的朋友兼情人時,就要受責備——這樣的過錯難以為人理解,除非他有道德汙點。
除了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古希臘的名人中同性戀現象非常普遍,如蘇格拉底,他和他的老師阿基芬斯,以及他的學生色諾芬,三代都是同性戀。
鼎鼎大名的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有兩個都是同性戀,索福克勒斯和歐裏庇德斯。第一卷中提到的克裏特島的王米諾斯也是同性戀。認為凡事應該避免極端的梭倫(他是古希臘七賢之一,七賢中還有個人,他認為凡事應取中庸之道,他們的觀點和儒家頗有相像),希臘對後人影響最大的詩人品達,等等,有名的同性戀太多了,多不勝數。
並非隻有土著希臘人是同性戀,亞曆山大時期的著名詩人科裏馬科斯,他來自北非。
同性戀也並非男子的特權,國外的女同性戀群體,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萊斯賓,這本是希臘一個島嶼的名字。在當時,這個島上流行女同性戀的風氣,並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女詩人薩福,應該是女性同性戀中最有名的。
在古羅馬也是這種情況,一個典型的羅馬貴族是這樣的:他有一個妻子、一群可以成為姘婦的女奴和他的子女,還有一個年幼的男奴做學生,最後他有情人或者一大群男性情人。
成年男子偏向喜歡已經成人但未度過青春期的少年,尤其是偏愛12-16歲之間的孩子。凱撒19歲的時候,奉命去比西尼亞招募一支艦隊,他在比西尼亞的王尼科美得斯的王宮裏混了很久,人們就懷疑他和這位國王發生了什麼關係。
<羅馬十二帝傳>裏,用傷風敗俗和醜聞這兩個詞語來形容人們對凱撒的這種懷疑,可見,對同性戀的態度,羅馬人並不是讚同的。
後來,在高盧凱旋式上,凱撒的士兵跟在戰車後邊,像往常一樣唱著一些玩笑歌兒,其中有幾句後來廣為流傳:凱撒征服了高盧呀,尼科美得斯征服了愷撒,請看,愷撒現在凱旋了呀,他把高盧人征服了,尼科美得斯沒有凱旋呀,可他征服了愷撒。——說句題外話,從這裏,似乎也可以看出凱撒寬厚仁慈的性格。
和眾多的大人物一樣,身為一個本色的大英雄,凱撒的私生活比較放蕩,他同時代人說他是人盡可夫,人盡可妻。
有個叫多拉貝拉的人(後來,也就是本節所描寫的時期,他和安東尼一起並為當年的執政官),他稱凱撒為:王後的情敵,國王的床上人。當時還有個叫屋大維的,<十二帝王傳>的作者認為他神智不健全,在一次人數眾多的大會上,他信口開河,稱龐倍為國王,凱撒為王後。
凱撒的敵人加圖,龐倍,包括曾經拿凱撒和尼科美得斯的事情來攻擊凱撒的西塞羅,以及凱撒的得力助手安東尼,這些人物都是當時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同性戀,他們在家中都養了許多俊美的男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