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的夜晚,拓城的氣溫清清爽爽的,東方紅335宿舍的同學大多進入了夢鄉。
李八一長籲一口氣,終於完成了今天的密碼日記,他鎖上筆記本的暗鎖,吹滅蠟燭,站起身,習慣性地按“米”字型劃動著脖子。
這是他前世因為嚴重的頸椎病而養成的鍛煉習慣。對,就是前世,因為他昨天剛剛重生回了美好的大學時代,返回到這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似水年華。
一次偶然的選擇,一場離奇的即興采訪,讓他回到了二十五年前,南中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的大一學生。
不過他此時的境況並不好,已經到了斷炊的地步。
共和四十三年春,南巡首長講話,提出“三個有利於”的精辟論斷,即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糾纏於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
這個消息大大刺激了李八一,他一天中五次站在學校報欄前,心潮澎湃地反複誦讀著南巡首長的講話,看了無數遍,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一句話一句話地思考。
他認為這是青春的號角,是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台,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時機。
他反複想了三天,然後給父親打電話,激動地將鄧公的講話精神一句一句講給父親聽,並說服父親給他籌集了六千塊錢。
他是父母的驕傲,是周圍十裏八鄉第一個考取重點大學的農村孩子,是鄰裏親朋津津樂道的狀元。因此,父親十分相信他。
他跟父親說,現在正是賺錢發財的大好時機,他要父親將他讀四年大學的錢一次性交給他,他會邊讀書邊創業。三年後他畢業,就用掙得的錢留在省城發展,然後將二老接到省城養老享福。
那個時候,從小地方考取來的學生原則上是哪裏來畢業後就分配回哪裏,要想留在省城工作,最大的障礙是戶口問題,而工作並不難找。
可是購買省城戶口,需要繳納二萬五千塊錢,這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這是不可想象的。
那時,李八一就看到了房地產市場將來必火,所以他將父親給他湊的六千塊錢,加上開學時父親給他的一年書費生活費兩千塊錢,一共八千塊錢全部準備投在地產上。他覺得這準能賺錢。
八千塊錢,這是父親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十年來掙得的所有的錢。這一筆錢,當時要是放在州市一級城市,已經可以買到一套近百平米的房子了。
為了安全,李八一將這筆錢暫時存入銀行。
隨後,他坐火車去了南中省的熱壩蔬菜基地華竹縣,找到老姑爹,通過他的親家——村委會主任林老書記,召開了全體村民大會,以一千八百塊錢買下村裏集體荒地一百五十畝一百年的承包使用權。
在南中外國語學院,通過一個部隊朋友,在河口縣以兩千塊錢買下了與越南接壤的部隊用地兩百畝,可以種植香蕉,部隊免費提供水源水管,保證使用權八十年不變。
最後,再經朋友介紹,李八一又在省城機場附近以三千五百塊錢購得了一塊二十畝的地皮,使用期限同樣是一百年。是屬於部隊用地。
依據的是南巡首長的講話精神:“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