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地方一看就知道出好礦,為什麼沒人去挖呢?”我問著一位正在吃著幹糧的玩家。
“那個地方啊?的確出好礦,隻是沒人挖得出。可能是太硬了,都挖不動。傳說有個小鐵塔的人在那可是從進遊戲就在那挖,一直挖了將近一整天才出了一塊礦。鬱悶得他再也沒來過礦洞。所以就沒人去挖了。”
“鐵塔嗎?他那一身裝備全都是從係統商店買的,一共可值3個左右金幣呢,也就是現實裏的30多中華幣。想必不會是從外邊兌進來的,不然他也不會在這裏挖一整天礦了。”我不禁想到。(1金幣=100銀幣=10000銅幣=10中華幣。10000金幣=100水晶幣=1寶石幣)
“喲,哥們兒。想去試試運氣?我勸你還是別費那份心了。根本都挖不動的。”
淡淡的一笑,我還是向著那塊地方走去。
“當。”礦鋤在黑亮的石頭上滑過,隻激起幾點火星,卻連一道劃痕都沒留下。
撮撮震得發麻的雙手,心裏嘀咕道:“這也太硬了吧。”看了看手中的礦鋤。
礦鋤:礦石挖掘工具,強度240 耐久度 2000
強度240的礦鋤甚至連道劃痕都沒留下,也太硬了吧。可惜的是武器不能用於開采礦物。不然,用新手劍來還不手到擒來。
一定有什麼地方沒被人注意,礦洞裏是沒有理由放這樣一塊礦,卻不讓人挖的。
“紋理。可能是紋理,任何礦物都會有其生長的紋理。隻要找到順著紋理一定就能挖出來。”我如是地想。
用手摸摸地下這塊礦石,很涼,很光滑。顏色也很深,幾乎看不出什麼破綻。我幾乎是爬在了這塊礦石上。隨著我觀察的越來越仔細,礦石在我眼時也越來越清晰。點點金屬光澤,也映入我眼瞼。
這塊礦石的紋理竟然是包裹形的。一層層,從內而外包裹起來的。我不禁一陣失望。
等等,有一個地方的光澤不像其他地方那麼均勻,要比別處略稀一點。就是這裏了。就算它是包裹形的紋理,也有一定形成時間的間隔。弱點就在這裏。在洞察之眼觀察入微的作用下,終於發現了這塊礦石的弱點。
我拿起礦鋤,用尖尖的那頭,對著那處直直地挖了下去,以點破麵,我正是用的這種方法。這回沒有滑動,礦石上出現了一個小坑,正是我挖出來的。有洞察之眼的作用,我一下又一下地反複對著那一個點揮動著礦鋤。同時也在不斷地加大力度。
我正處於一種奇妙的狀態,我的礦鋤對這塊礦石的每一次作用都清晰地反映在我大腦中。裂了,雖然礦石表麵沒有任何的痕跡,也沒發出什麼異樣的聲音。但是我的感覺告訴我在它的內部已經出現了眾多細小的裂痕,也許是感應力的效果,也就是匹配出的未知技能的作用效果。
隨著係統的提示音,一塊塊的原礦石自動收入我的背包。這種礦石原來叫烏金石。非常沉重,直到達到了我的負重上限,一數之下竟然有66塊之多。將包裏的幹糧全都送給了周圍的玩家,又挖出了6塊之後是再也背不動了。我的礦工技能也從入門初級一路飆升到學徒中級。當我停下之後,原本已經被我挖開紋理的礦石,又漸漸恢複了本來光滑的樣子。
在其他礦工目瞪口呆的注視下,掏出回城卷,十秒之後回到了村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