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真相,與上次寧珂所交代的差不多,隻不過這次男主角卻從古尼帕換成梁镔而已。
早在皇帝在禦花園設宴招待各國使節之前,英恪在一次偶然中就發現了寧珂和梁镔的奸情,寧珂更是珠胎暗結。這讓英恪非常氣憤,逼她打胎,想把她送進宮,這些都成了他被殺的原因。
與闕修堯、蘇季菲、閻華三人的推測,唯一有出入的地方就是,他們原本以為凶手是兩個人,一前一後,一人勒住英恪的脖子把他推向前麵另一個人手中的刀。但實際上不是。
根據寧珂重新提供的證詞就是,當時英恪和梁镔的這場打鬥中,英恪的武功略勝一籌。寧珂因為擔心梁镔會被兄長一氣之下打死,於是揀起不知何地掉在地上的一把匕首就想上去幫忙,結果錯手之下,卻不小心要了英恪的命。
梁镔為了保護她,才會故意勒斷英恪的脖子,把死因弄得更加撲朔迷離一些。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露出破綻。然後就是殺人滅口,栽髒嫁禍,移屍拋屍,一切準備得天衣無縫。
後來闕修堯奉命查辦此案,古尼帕和安狄相繼發現了寧珂的秘密,都打算用此威脅她。安狄更是喪心病狂借機想侵犯她,這才會被梁镔一怒之下殺掉。
再後來寧珂聽到古尼帕的死訊,就趁機把所有的事都推到他的身上,她原本以為此事到此就可以結束,等兩人上路後,梁镔再想辦法帶她遠走高飛,卻沒想到還是應了那句老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聽完寧珂的講述後,蘇季菲陷入了一陣沉默。因為她發現,關於寧珂和梁镔的事現在回頭想想,其實都是有跡可尋的,隻不過都被她忽略。
例如闕修堯當初讓眾人到樓下大堂,循例取證的時候,寧珂和梁镔之間就透著蹊蹺。
那次他們表現得很坦然,全程沒有一點交流,甚至連一個眼神都沒有。可正是因為這樣,才顯得刻意不是?東盛國和車梁國本就比鄰而居,比起其他各國,他們應該更熟悉對方才對,可是他們見到對方卻連個招呼都不打,這不是很奇怪嗎?一般來說,就算是個陌生人或者是個不太熟悉的人忽然靠近自己,你都會忍不住抬頭看對方幾眼,這是身體本能的正常反應,可是他們卻恰恰相反,一點反應都沒有。
還有那晚,有黑衣人潛伏在寧珂屋頂偷聽的時候,蘇季菲清楚地記得,當時莫黎軒王子用弓箭把對方射傷,最後還被他跑了。寧珂聽到這個消息後,下意識看了門口的方向一眼。那會她以為寧珂在看的人是古尼帕,但是現在想來,寧珂看的是梁镔才對。因為梁镔就站在古尼帕的身後,當時寧珂明顯大大鬆了口氣,應該是在擔心東窗事發。
梁镔也很聰明,知道他們懷疑寧珂的情人是古尼帕後,故意引導他們給出了錯誤的信息。讓蘇季菲知道寧珂和古尼帕起爭執,深信他們之間一定有見不得人的關係。
在寧珂的房間裏解決古尼帕,估計也是他們一開始就算計好的,找一個替罪羔羊,好讓這件事拉下序幕,反正不管寧珂最後有沒有罪,她都必須回東盛由國家的最高決策人定罪發落,那麼返程的這一路,他們就有的是時間想辦法偷走。而闕修堯所做的,不過就是將計就計,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