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後,衛平得到吳三的回報,不由沉聲道:“劉淵果有反意啊!”
原來,劉淵答應賣三百匹好馬上給他,價格也算公道,每匹五千八百錢,但有一個條件,不收金銀,隻要銅錢。將近一百八十萬錢足有兩千多斤重,運輸起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折算成黃金則要方便得多,不過二百兩而已。很顯然,劉淵想要不是錢,而是鑄錢的銅!
盡管在當時,刀、矛、盔甲普遍使用了鐵器,但銅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因為工藝水平不高,镔鐵產量很低,而普通的鐵器脆而易折,所以戈、戟、箭簇等依然大量使用青銅鑄造。弓箭是匈奴人最主要的武器之一,劉淵隻收銅錢的用意也就昭然若揭了。
但是衛平管不了這許多,他首先要壯大自己。不過,裴慧、賈午兩位夫人奉獻出來的嫁妝中,銅錢隻占了一小半,兌換銅錢又花了他不少功夫。十天以後,一支車隊才離京北上。而與此同時,另一支車隊也從江南來到了京城,隨同而來的還有八十多名能工巧匠。
…
胡衝是個有心人,他花了很大功夫,不僅抓回了建業城破時從吳宮逃走的二十多個禦用工匠,還從民間搜羅來一批手藝人。俗話說,故土難離,把這些人送到京城,也不知道胡衝耍了多少威逼利誘的手段。當然,胡衝派人來京城主要是解繳今秋的稅賦,帶上這些工匠隻是假公濟私,同時假公濟私的還有衛平在江南的田租。
工匠們被安置到城郊的器作坊,衛平迫不及待地拉了一箱破敗的珠寶,吩咐道:“這些東西,你們可會修複?”
其中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者看了一眼,拱手道:“回將軍,小民陳老實,祖傳的銀匠手藝,要修複這些珠寶不難,隻是不知道將軍要它們何用?”
衛平說道:“這些物件都已損壞,若是熔煉又甚是可惜,所以才請諸位來此,將其修複,也能賣個好價錢。”
陳老實遲疑道:“小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衛平笑道:“但說無妨。”
陳老實說道:“這些金玲璫不過是吳主的惡趣罷了,在尋常人家並無用處,將軍若覺可惜,小民不才,可以將它們做成其他物件。”
衛平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不由點頭道:“也行。卻不知道將這些珠寶重做其他物件,需要多少時日?”
陳老實皺眉道:“連小民在內,有二十四人可擔此任,算下來,總要一月有餘。”
衛平倒也沒有催促,說道:“你們倒也不用著急,先各做一件樣品給某瞧瞧。”
陳老實應了一聲諾,卻又說道:“將軍,小民還有個不情之請。”
衛平沉聲道:“你說。”
陳老實咬了咬牙,忽然跪倒,大聲說道:“若是小民的手藝能令將軍滿意,還望將軍赦免了小民,放小民回鄉!”
又有二十多名工匠陸陸續續跪了下來,齊聲說道:“請將軍赦免了小民,放小民回鄉!”
其他工匠不會打造首飾,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卻不敢提什麼要求。其實,就是提出要求的工匠也是滿心忐忑,不知道衛平肯不肯答應,如果不答應,又會不會責罰他們。
衛平心念一動,忽然有了主意,抬手道:“都起來吧!衛某跟爾等做個約定,爾等各做一個物件出來,最令衛某滿意的那個人,衛某會給予嘉獎。到時候,如果願意留下,衛某會把他的家小接來,讓他在這座器作坊做個頭目。如果不願意留下,衛某放給盤纏,由他自去!”
這時,一名原先就在器作坊的首飾匠大聲說道:“將軍,如果我們做出來的珠寶比他們好,有沒有嘉獎?”
又有一些看熱鬧的其他工匠也鼓噪起來。平日裏衛平對他們很溫和,所以他們的膽子也特別大,紛紛向衛平討要嘉獎,而這也正是衛平想要的效果。所以衛平並不生氣,反而笑道:“諸位稍安勿躁,從今天起,咱們就以三個月為期評選一次,誰的東西在同行中最出類拔萃,衛某都會給予嘉獎。”
眾人都歡呼起來,看得陳老實這些南來的工匠目瞪口呆。
器作坊成立兩年了,除了茅班在車輛方麵有所改進,後來一清道長又搗鼓出了火藥,始終沒有什麼特別的建樹,反而需要衛記酒樓不斷給其輸血,成了一個負擔。要想讓器作坊有所發展,就必須調動工匠們的積極性,采取一些激勵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