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王石鬥富(1 / 2)

司馬炎分布詔令,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按照這項詔令,州郡如果沒有戰事,將不再保留軍隊。刺史、郡守都成了純粹的地方官,不再領兵,刺史也不再保留將軍稱號。司馬炎這麼做,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讓地方官專心民務,另一方麵,罷兵之後也減輕民眾的兵役負擔,免進生產恢複。

隻是司馬炎的動作也太激進了些,悉去州郡兵之後,恐怕連最基本的治安都難以維持,更不要說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了。一旦天下大亂,手無兵權的那些地方官吏根本控製不了局麵。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早在司馬炎建國時設立的分封製就規定,諸王大國可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次國置上下兩軍,兵三千人,小國兵一千五百人。也就是說,司馬宗室諸王所擁有的軍隊人數遠遠超過了郡縣的兵馬。一個王國,最少也擁有一千五百人的軍隊,而一個大郡不過才區區武吏百人。

司馬代魏而立,司馬炎也從中吸取了教訓,認為曹魏宗室衰弱微才致滅亡,所以他大封宗親,以對抗士族,防止士族中冒出的野心家再篡奪了司馬家的江山。他卻沒有想過,在悉罷州郡兵之後,這些手握重兵的諸王當中隻會湧現出更多的野心家。

因為天下剛剛一統,全國上下還沉浸地勝利的喜悅中,許多大臣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吾生後果。當然,也有少部分有識之士上表勸諫,奈何司馬炎隻是不聽。

衛平得知這個消息,也隻得長歎一聲。在第一次看到占田令之後,衛平還曾經對司馬炎抱有極大的希望,指望能夠勸說司馬炎富國強兵,壓製諸胡,防止五胡亂華慘劇的發生。當悉罷州郡兵的詔令頒布以後,衛平終於徹底拋棄了幻想。

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朝廷在京城雖然還積聚了大量軍馬,然而京軍的裝備雖然精良,但卻缺少實戰的鍛煉。而且,就算這些京軍的戰鬥力足夠強大,在缺少遠程機動能力的年代,也難以指望他們在地方動亂中發生多大的作用。衛平幾乎已經可以看到五胡亂華、生靈塗炭、人民相食的慘景,卻又無能為力。

然而,朝堂上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更沒有多少人會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很快,衛平就聽說了在曆史上流傳甚廣的石崇與王愷鬥富的故事。

王愷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司馬炎的親舅舅,有司馬炎做後盾,自然富甲一方。為了顯示自己豪奢的生活,他家中飯後都用糖水刷鍋。

身為一名小廚師,衛平對此很覺不可思議。用糖水刷鍋,鍋上自然會粘有甜味,無論是做飯還是菜,都會受到影響,容易串味,也不知道這王愷是怎麼想的,難道真是有錢燒得慌?

但是石崇卻不這麼想,他為了表示自己比王愷有錢,馬上吩咐用蠟燭當柴燒。王愷聽說之後,立刻讓人做了四十裏的紫絲步障,供其出遊時使用。石崇又不甘示弱,隨即做了五十裏長的錦布步障。王愷又吩咐用赤石脂來塗刷牆壁,石崇馬上就改用花椒來塗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