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助弱擊強(1 / 2)

牙門將是第五品,奮武將軍是第四品。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衛平還把司馬炎給抬了出來。韓憧頓時躊躇起來,好半晌方才說道:“末將借兵可以,但是將軍必須答應末將一件事。”

衛平笑道:“將軍請講!”

韓憧歎了口氣,道:“由此向北,於漢武時皆是朝廷所轄,昔日稱為上郡。如今那裏諸胡雜處,情勢難明。將軍執意要往,最北隻能抵達高奴。若是將軍仍欲前行,請恕末將不敢從命!”

衛平揮手道:“取地圖來!”

獨孤蘭趕緊將《禹貢地域圖》展開,遞到他手上。從圖中可以看出,高奴離粟邑不過五百裏,若是出了意外,韓憧也來得及發兵救援。隻是衛平想來想去,也難以將高奴跟後世的具體地名相對應。雖然《禹貢地域圖》已經是這個年代地圖的最高成就,但畢竟各種圖例跟後世不同,衛平也很難以此為參照。

不管怎麼說,韓憧的條件算個比較穩妥的建議。衛平想了想,也就點頭道:“好!衛某答應你!”

離開粟邑一路向北,行了半日,前方出現一處村寨。還沒等他們臨近,就聽得村寨裏一片銅鑼響,緊接著寨門高高吊起,寨牆上人頭攢動,刀槍林立。

護送衛平一行的軍司馬柳洵笑道:“將軍勿須驚慌,這裏多是漢民,容某上前們說一聲。”

果然,柳洵去不多時,寨牆上的人馬便退下去不少,寨門也重新打開。從寨子裏衝出幾騎馬,跟柳洵說了幾句,便一齊往這邊而來。衛平見狀,也策馬迎了上去。

隻見前一名老者翻身下馬,拱手拜道:“草民竇進,見過將軍!”

衛平笑道:“老丈免禮!如何某等到來,便是大敵來臨?”

竇進搖頭道:“非是老朽等謹慎,隻是附近盜賊眾多,不得不小心應付。”

原來,這一帶在漢武時屬於上郡雕陰縣轄下。如今雕陰縣城早就破敗,隻剩下一些斷壁殘垣。竇進的祖上都是漢武時從中原遷來的住戶,因這裏土地肥沃,即使已經失去朝廷的支持,他們依然不願遷回中原。但是,這一帶不僅有盜賊出沒,還有許多胡人部落。為了自保,鄰近的幾座漢人村寨不得不結成聯盟,互為犄角。一家有難,八方來援。剛才竇進等人見到衛平的隊伍,隻是初步示警,若是發現他們是敵人,就會燃放烽火,呼叫援兵。

衛平沉吟道:“若是胡人大隊來犯,你們幾家寨子如何抵敵得住?”

竇進笑道:“在雕陰、定陽一帶,有好幾家鄔堡,都是漢人自建,而胡人的足跡一般很少越過高奴。其實,由高奴往北,胡人部落為了爭奪草場,互相衝突不斷,無暇南顧。”說完,他又歎了口氣,道:“隻是沒有朝廷的支持,我等便如無根之萍,總是活得提心吊膽。”

衛平能夠理解老者在亂世中求生的艱難,不由點頭安慰道:“老丈勿憂,衛某回返朝廷,一定會申明皇上,請皇上調派精兵,收複這一帶大好河山。”

竇進大喜道:“若是如此,我上郡數萬百姓永世不忘將軍恩德!”

直至現在,竇進等人仍然以上郡百姓自居,足見漢武時中原朝廷的強大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衛平忽然覺得,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幫大晉朝開疆拓土,那也不枉自己來到這世上走此一遭。一瞬間,他胸中便升起萬丈豪情。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衛平越往北走,越感到這件事的棘手。

盡管按照竇進的說法,這一帶應該還有數萬民。但事實上,這些漢民的生存空間已經受到了北方諸胡的極大壓縮,隻龜縮於高奴以南的彈丸之地,再往北走,幾乎很難看到漢民的身影。好在這些漢民長期與胡人雜居,同樣精於騎射,性情彪悍,胡人倒不敢逼之過甚,才給了他們一線喘息的機會。不過,要想以他們為依托,便現漢武時的輝煌,隻怕難之又難。

而中原連年征戰,百姓生靈塗炭,造成了漢族人口急劇下降。根據最新的戶籍,整個大晉王朝的人口總數不過兩千六百萬,比東漢末年的六千多萬整整減少了四千萬。當然,有許多權貴士族的家奴並沒有統計在內,但人口的銳減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指望朝廷大量遷徙百姓移居到敕勒川,顯然是不現實的。難怪朝廷將這一片視為羌胡,卻沒有納入管轄之內。原因很簡單,即使朝廷調集重兵打下這裏,沒有屯墾的百姓供應糧草,提供各種支持,也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