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長安之變(五)(1 / 2)

大殿上出奇的安靜。

寇世顯看劉長生實在不像話,便走過去一掌劈在他後頸上,將他擊暈了過去,然後向王皇後告一聲罪,讓人將劉長生帶了下去。

看到劉長生以頭蹌地,狀若瘋狂,每個人心中都是駭然--要知道,寇無敵向來以勇悍聞名,否則也不能位列握有實權的“四征將軍”之一,而劉長生作為他手下副將,也以武勇著稱……可誰知道,這次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去緝拿霍子豐,竟然落了個主將寇無敵兵敗身亡,副將劉長生狼狽逃回的下場,而且看劉長生的樣子,似乎霍子豐的陰影直到此刻還籠罩在他的心頭……這個霍子豐,莫非真的是不敗軍神轉世?

朝殿之上,隻有司馬元吉一人眉頭緊皺,心中歎息不已--他雖然也對霍子豐能夠率領殘兵擊破寇無敵的軍隊並且將他本人擊殺當場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心中的歎息卻不是為此而發。自從他從司馬元霸口中得知趙國的慕容家牽扯進了謀害秦帝李宣一事,頓時想通了很多事,也深深感覺到了長安城中暗藏著的危機……對此,他深感司馬家孤掌難鳴、力不從心,故而有心為霍子豐洗清弑君的冤屈,和他合作,盡力消彌大秦即將遭遇到的劫難……誰知這霍子豐卻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將代表朝廷追捕他的寇無敵給殺了!這麼一來,霍子豐和朝廷就再也沒有轉寰的餘地,而他弑君反叛的罪名,也徹底坐實了……唉,為什麼霍子豐這次,竟是如此不智呢?司馬元吉這麼想著,忍不住暗暗搖頭……

正如司馬元吉所料,霍子豐擊殺寇無敵一事的發生,結束了原先關於霍子豐是否真的弑君叛亂的爭論,所有大臣達成了統一的意見--霍子豐罪無可恕,理當派軍征討。隻是對於派遣多少部隊以及派誰人為帥前去討伐,眾臣卻皆緘口不言,隻是紛紛將眼光朝司馬元吉看去。

司馬元吉心中暗自叫苦,皺眉思索片刻,心中已有計較,便向王皇後稟告道:“霍子豐公然拒捕,還擊殺我秦國大將,不加以征討不足以平民憤!但是如今我大秦群龍無首、眾臣不安,所以應當以確立新君為先,安定人心之後,方能團結一心、眾誌成城,討賊掃寇,定國安邦。”

司馬元吉此言,甚合王皇後心意,她今日召集眾臣前來,本就是為了‘確立新君’這件事,聞言附和道:“司馬丞相所見,與哀家及王太師略同,隻是不知司馬丞相以為,五位皇子之中,誰人堪可承繼秦國大統?”言罷,鳳目朝司馬元吉看去,眼中目光閃閃,大有深意。

“臣以為,大皇子以長子之尊,賢良有德,堪承先皇之誌!”司馬元吉此言一出,親司馬家的一眾大臣,紛紛出言附和。

“司馬丞相,你這是何言?”王太師老臉漲得通紅,站出來大聲道,“大皇子雖然是長子,但是三皇子卻是先皇嫡子!先皇在世時,一直屬意三皇子繼承皇位,此事誰人不知?如今先皇屍骨未寒,爾等就要違背先皇聖意,去立那個不長進的大皇子為帝,真是豈有此理!哼,你司馬家雖然號稱大秦第一世家,但是皇位傳承之事,卻還由不得你們司馬家來掌控!”說著,王太師氣呼呼地直喘粗氣,兩眼瞪得老大,狠狠地瞧著司馬元吉。

“王太師言之有理!”寇世顯待王太師說完,附和道,“大皇子雖然是長子,但是我大秦自古以來,卻並不是按長幼來承繼大統的,三皇子敦厚溫良、賢孝聰慧,實是帝王之資!況且他又是先皇嫡子,由他承繼大統,方能讓人心悅誠服!”

寇世顯突然而然的表態,讓太師王恂也有些出人意料,他一怔之下朝寇世顯望去,卻見他臉上先前的悲戚之情未盡,但卻態度甚為堅決,不禁又驚又喜。

寇世顯感覺到王恂的目光,便回望了過去,向他微微點頭,王恂意外之喜下,也向他點頭示意--王寇兩家的首腦,在新君的冊立之事上,站在了同一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