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妄測國祚的話,怎麼能隨便說呢?
“陛下去年親征之際,讓皇長孫鎮守北京,已經是一種暗示。”貴妃沒理會,隻說,“如果漢王殿下跟趙王殿下沉得住氣,繼續好好表現,多跟陛下敘舊,興許還有回天之力。可這次那郗小姐入宮麵聖之後麼……你等著吧。”
她緩緩說,“皇長孫……隻怕不日就會是皇太孫了。”
畢竟,永樂帝既然因為漢王此番的舉動,徹底絕了改立這兒子的念頭,那麼肯定要暗示眾人,免得許多人蒙在鼓裏,繼續跟著漢王、趙王圖謀奪儲,給朝廷、給皇室添亂。
問題是從這位皇帝召見郗浮薇都要兜一大圈子還遮遮掩掩,做足了準備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外界的懷疑與揣測來看,漢王這次犯的事情,大小且不論,肯定不是那種可以公開的。
甚至嚴重到了公開之後永樂帝都吃不消的地步。
那麼永樂帝就不能公然宣布對次子跟幼子的不滿,否則朝野上下聰明人很多,不定就猜出了蛛絲馬跡。
不宣布對漢王、趙王的不滿,也不好貿然加恩太子夫婦,畢竟他們已經非常尊貴了,實在沒什麼好加的。
倒是孫輩可以做文章。
本來永樂帝就喜歡皇長孫。
有去年皇長孫隨他北巡、鎮守北京的事情打底,冊為太孫也有足夠的理由,不至於讓人聯想到永樂帝不希望他們去想的方向。
又徹底斷絕了二王爭奪儲君的心思。
貴妃回想著娘家的女眷,有些遺憾的歎口氣:“可惜本宮跟太子妃雖然都姓張,卻素來沒多少交情,在瞻基那孩子的婚事上說不上話。”
不然她好幾個待字閨中的侄女,就算爭取不了正妻的位子,做個妃嬪什麼,生下一兒半女的,總也能延續張家跟皇室的情誼。
“國公爺膝下子嗣昌盛,諸位公子孫公子都是孝順懂事又有才幹的。”陪嫁安慰,“就算小姐們入不了皇長孫的內闈,府裏頭的富貴,也還是會延續下去的。”
而且,“皇長孫不是還有個同母所出的親兄弟?”
“那孩子還小呢。”貴妃說道,“將來如何也不清楚,萬一是個不成器的,豈不是害苦了本宮的侄女兒?”
她娘家家世可不低,就算親爹已經沒了,兄長承了國公爵,幾個兄弟都有封賞在身,聲勢比如今的徐家其實還要鼎盛點。
所以女孩子給皇長孫做側室可以考慮,給皇長孫的兄弟,那就必須是正房了。
不但得是正房,還得看那皇孫的品行如何,是不是那種能過日子的人。
可皇長孫的同母兄弟如今還懵懵懂懂,誰知道以後是賢是愚?
“皇長孫不是還有表兄弟?”陪嫁靈機一動,“張家子弟之外,太子妃娘家外甥,就是沈家二公子,如今正在濟寧府做事的,說是才貌雙全,能幹的很,太子妃在娘家親戚裏頭,向來就偏疼他。那位似乎還未婚娶?”
“是嗎?”貴妃眯起眼,“你將這沈二的情況與本宮仔細說說。”
……被貴妃主仆惦記上的沈竊藍的家裏,這會兒也在討論這兒子的婚事:“那郗氏來應天府已經有些日子,如今業已入宮麵聖過了,咱們也該同她碰個麵,看看藍兒的眼力如何了。”
沈竊藍的親娘張氏皺著眉,說道,“如果是個好的當然最好不過,宋家義女這個身份配藍兒固然低了點,勉強也算過關……到時候就說我看中她,主動說給藍兒的。”
這時候講究婚姻大事男女做主,可不作興自己在外麵找人。
“可貴妃召宋家女眷入宮時又沒叫咱們。”她女兒沈三小姐在旁說,“咱們總不好上宮門外堵人去,何況人家這會兒算算時間應該回去宋府了。直接去宋府的話……咱們這幾個月跟宋府都沒什麼走動,忽然熱絡起來,隻怕惹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