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道賀(3 / 3)

徐景昌沉默了會兒,問:“真的全是建文餘孽?”

“難道還能是漢王殿下不愛惜黎庶至此?”郗浮薇平靜反問。

這話讓徐景昌瞳孔縮了縮,過了會兒才點頭,甕聲甕氣道:“我知道了。”

又說,“難怪是你過來稟告。”

……八成,此番的事情,建文餘孽就是個幌子。

真正的主謀,就是漢王,甚至還有趙王。

隻是永樂帝統共就三個兒子,漢王是在靖難之役裏多次救過永樂帝的,一度也是他最寵愛的孩子。

從感情上,皇帝肯定舍不得親生兒子背負這種幾近叛國的罪名;從利弊上,皇子爭位到了不惜謀害百姓的地步,對皇室有什麼好處?

所以不管真相如何,隻能是建文餘孽來背鍋。

甚至為了防止消息傳出去之後,建文餘孽掀桌子,拿出漢王、趙王跟他們私.通的罪名,將真相大白於天下,濟寧方麵的宋禮跟沈竊藍,連個正經使者都不敢派,隻能讓全程參與這些事情的郗浮薇,打著探親的旗號來應天府,當麵與永樂帝說明。

現在永樂帝的心情一定很不好。

哪怕是專門冷靜了這麼久才召見的郗浮薇,但不管這位皇帝是多麼的英明神武,麵對親生兒子,總歸還是跟尋常人父一樣,抱著一絲渺茫希望,希望兒子不是那種喪心病狂的人。

郗浮薇的稟告,無疑是打碎了永樂帝的這份期望。

也幸虧永樂帝對於大部分建文餘孽雖然狠辣的緊,對自己人卻一向寬容。

當年太祖皇帝定鼎之後差不多將“鳥盡弓藏”演繹的淋漓盡致,靖難功臣卻到現在還在享受榮耀,且一直得到永樂帝的信任與偏愛。

比如說,定國公府。

不然郗浮薇此番麵聖隻怕是有去無回。

徐景昌心裏想著,忽然問:“你遇刺的事情……真是建文餘孽所為?”

見郗浮薇皺眉,他看了看左右,小聲說,“沈竊藍跟你義父幹的吧?那幾個侍衛有問題?”

宋禮身邊不幹淨這事兒貴胄們很多都知道,之前攛掇宋稼娘打擾沈竊藍做事的管事,那還是在宋府伺候多年的老人呢。

這也是沒辦法,建文朝過去十年,那一代人還活著,像鄒知寒那種不情不願被建文餘孽脅迫做事的有,如姚氏那種認定了建文帝才是正統的人也有。

靖難之役的四年裏,建文帝雖然屢出昏招,可麾下的臣子們也不都是吃幹飯的。

不定就已經開始滲透潛入了。

而且如宋家夫人所言,為著宋禮主持運河的事情,很多人家都想著跟宋禮合謀發財,畢竟運河這麼大的工程,隨便做點手腳都夠幾代人吃喝不盡了。

這些緣故之下,想方設法給宋禮身邊安插眼線、策反老人的手段不要太多。

徐景昌覺得建文餘孽應該沒那麼傻,在郗浮薇一介女流身上浪費時間精力與人手。

關鍵是,根本沒把郗浮薇怎麼樣。

八成是宋禮跟沈竊藍體恤上意,不想牽扯到漢王、趙王,給“建文餘孽意圖栽贓”弄個證據。

隻是看永樂帝這秘密召見的架勢,顯然對於整件事情都不打算聲張了。

“……東宮,厲害啊。”這天徐景昌送走郗浮薇之後,獨自在庭院裏站了好一會兒,最終長出了口氣,吩咐左右,“查一下庫房,預備給東宮道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