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世間安得雙法全 (第三更!)(1 / 1)

隔壁的廂房燭火明亮,站在門外,我一陣踟躕,神色複雜間,慢慢地走了進去,視線中,兩旁燃燒著未燼的燭台,蒲團前,澹台夢正緊緊地握著那張帶血的手絹,身段朦朧,扇動著毛茸茸的尾巴,背對著我,站在一座佛像麵前,沉默不語。

眼前的那座佛像,坐在金色的佛台之上,披著黃色的袈裟,兩隻捏蓮,狀若臥蠶。

倉央嘉措?

我凝神望去,那座佛像塑的是六世***倉央嘉措,有人說他是情聖,但在一些人的眼裏,他是一位向往世俗,背經叛道的情僧,他的一生頗具才華,又飽受爭議,關於倉央嘉措,世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傳說。

在曆代***中,六世***倉央嘉措是一位非常獨特而神秘的人物。他是一代達賴,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而且是以情詩聞名於世。僧人中也有情種,六世達賴就是一個,他的愛情故事,使他充滿了傳奇色彩。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情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

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被人們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倉央嘉措就被關閉起來。

於是,倉央嘉措那純潔的愛情嘎然而止。

宮殿的高牆,森嚴的教規阻隔了他和姑娘相會。但倉央嘉措情思難斷,唯有情歌使他的無盡思念得以宣泄。至高無上的地位並沒有淡化倉央嘉措的愛情,他無時不在懷念他的戀人。

當倉央嘉措一行艱難跋涉從風雪高原走到黃沙直上白雲間的青海湖畔時,當時的他年僅24歲,才華橫溢,風華正茂,在藏民心中與日月同輝的神,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有的記載中說他是舍棄名位、決然遁去,周遊蒙藏印等地,後來在阿拉善去世,有的說他被康熙帝軟囚並圓寂於五台山觀音洞內。關於他的經曆和去世的情況,還有種種傳說,至今未有定論。就這樣,倉央嘉措宛若佛前未及吐露芳華的蓮花,在狂風驟雨的摧殘下凋謝。他留下一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千古之謎。

他帶著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帶著對自由的無限向往,帶著對森嚴的宗教戒律和黃教禁欲主義的背叛,在青海湖畔神秘地遁去了。他去了天國?他去了地獄?不管人們對作為***的他如何評說,但他的情歌卻在青藏高原萬古流傳,伴隨著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的濤聲,永遠在遼闊的天宇間回響......

“有一口氣,第一盞燈.....”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昏暗的光線下,澹台夢轉過身來,她那依稀無暇的容顏,此刻顯得有些憔悴,我看著她,看似平靜,卻神色複雜,嘴角露出一絲難明的苦澀,回應道。

“可最終我等來的,卻是這張染血的手絹.....”

澹台夢右手無力的握著那張被烏黑的血液染紅的手絹,散亂的頭發在窸窸窣窣的風中飄蕩,看著四周一盞盞閃爍著微光下蠟黃的燭台,紅顏心碎,凝咽低語。

“哥哥.....”

世間安得雙法全,不佛如來不負卿?

她抬頭,再次看向那倉央嘉措的佛像,美目沉沉。

“當初他們將撿來,並沒有將我丟棄,而是細心的照料,他們一家都是信佛之人,哥哥對我最好,我被嘲笑,被奚落的時候,他總是擋在最前麵,他經常喜歡翻出倉央嘉措的詩來念給我聽,他告訴我,世人有情,佛亦有情,結廬人境,自在一生,何處不勝仙....”

“他總說我有一天會踏上與他不同的道路,既不在紅塵,又何必思念....”

她將手絹一揮,送到了我的手中,仔細一看,其上赫然用暗紅的鮮血刻著幾行字.....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我歎了口氣,望著澹台夢,蹙息間,心緒複雜.....

“他是我殺的....”

轟!

九道長虹化成的白光刺向我的身體,卻又在刹那間停住,頓在了半空中。

兩人相顧,僅一息之隔,凝望間,卻化作了沉默。

“為什麼?”

許久後,澹台夢開口,她神色悲戚,卻聲音沙啞,渾身無法控製的顫抖。

“對不起,當時我救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