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節 朝鮮事變-鐵血之仇(1 / 2)

樸一誌就著多青一聲輕喝,趁勢雙膝一軟,解下腰刀放在一旁並跪在昭顯世子李溰的麵前,顫聲道:“末將樸一誌參見世子殿下。”

“樸將軍何必那麼見外呢,起來樸將軍是我朝鮮的忠臣良將,到此何必客氣呢!……來,快請坐下來,這兒暖和。”

昭顯世子李溰早已經知道,麵前這個樸一誌卻是漢城防軍的統帥,隻要把他握在手中,這漢城的一大半就已經落在了他的手中。所以一見樸一誌跪在地下,他忙伸出手攙起樸一誌,嘴裏自然更是大加恭維,就些漢城防軍的統領樸一誌被清軍的攻擊力一嚇,再為李溰傾心收買,立即就倒戈投降。

李淏自然並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此刻他全心全意的領著人黃土鋪路,淨水灑道迎接自己的兄長歸來。雖然兄弟之間十年未見,他以為那份血脈相通自然不會輕易割舍。至於到王位的爭奪,於此他倒沒有那麼多心思。

此刻他滿心歡喜的歡迎自己的兄長,希望兄長回來主持大局,好有一日可率大軍恢複中華,為大明的複蘇進朝鮮李氏應盡之力。至於他為何會心懷中原戰事,簡單來兩個原因:一報恩,二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至於臣伏滿清對於這自認為身屬“中華”的他來無異於認賊作父之舉。

至於安排樸一誌前往清營稿軍,順便探聽虛實,無非是防患於未燃罷了。然而,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已經成為了同胞兄長昭顯世子李溰的眼中之釘肉中之刺。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很快所謂的吉時臨近。漢城之中歡迎的鞭炮聲和鼓樂聲齊齊響起,穿戴一新的李淏來到父親麵前,請仁祖大王李倧主持祭於祀地,然後出城恭迎接“胡皇”使者入城。

可是當他來到父親歇息的慶熙宮會祥殿內之時,所見到的情景使他一愣。不過他很快意識到,父親已經下了某種決斷。

仁宗皇帝一身光鮮皇袍看上去有些臃腫,臉上泛著一層不健康的潮紅,表情嚴厲。

而他的麵前直挺挺的跪著自己最的同胞兄龍城大君李滾,他是一千禁軍的領軍領。他所率禁軍裝備優良,馬披皮甲,人著鱗衣,長弓、倭刀、長槍無一不備,全部騎兵的禁軍也是朝鮮軍中實力最強的軍隊,是兄弟二人耗費無數心血建立起來的一支勁旅。

“鳳林大君聽旨!”他才向前走進,忽然聽到父親仁祖大王李倧大喝一聲。忙恭敬的跪在地下,行了大禮道:“兒臣李淏接旨。”

“……著鳳林大君與龍城大君李滾即刻率全部禁軍前往釜山公幹,一切行止均依秘旨行事,即刻起兵不得遲誤,欽此。”

鳳林大君李淏和龍城大君李滾立即應到“兒臣接旨,依旨行事!”

隨著吉時已到,接旨的隊伍,裝扮一新吹吹打打的向城外行去。隊伍中間,是仁祖李倧乘坐的暖轎,身後跟著的是徒步行進了文武百官。

防軍將領樸一誌已經安排心腹手下在昭顯世子及清廷使臣多青進城的道路之上,好在有人襲擊之時加以保護。防軍官兵一個個著堅執銳於防區來回巡邏,足可見樸一誌對於昭顯世子的一番“忠心”。而更多的士兵以保護迎接清使的隊伍為名,跟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