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全麵出擊(4)(2 / 2)

“我覺得實施這個‘內容全麵提升工程’對我們衛視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我們自己獨創的品牌節目,隻有這樣才能夠形成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何況省裏領導現在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對這項重點工作首先要表示肯定和支持,這是最起碼的態度,林俊傑自然要清楚地說明。林俊傑說著又看了看幾位副台長,最後又看了一下賈振坤。看到賈振坤也在看著自己、表情也很專注,又繼續往下說。

“賈台的這個構思,以前也和我溝通過,我們也交換過意見。”盡管是第一個發言,看來林俊傑還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言下之意,這個重點工程的主要策劃人自然是我們賈台,但是我們也是溝通過的、也有我的意見在裏麵。

“這兩天我又把這個方案的材料好好地看了幾遍,覺得要真正實現我們這個方案,還要解決好這麼兩方麵的問題。一是還要增加投入。有人說,要把衛視辦好就是要‘燒錢’,我覺得這個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做節目要花錢、特別是要做出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節目就必須花更多的錢。再就是買節目、就是買電視劇得花錢,特別是買好的電視劇就得花更多的錢。我也初步地算了一下,按照這個方案實施的話,明年衛視的經費預算估計在今年的基礎上還要增加30—40%。如果今年按四個億算的話,明年那就是差不多要五、六個億。”

當了一段時間的衛視總監,讓林俊傑感觸最深的就是“花錢如流水。”工作了幾十年,還沒有看見過這麼花錢的,一筆錢幾十萬還算少的,一搞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甚至是幾千萬的支出。

一聽林俊傑說到這裏,幾位副台長都不約而同地抬起頭來看了他一眼。盡管他們都知道衛視頻道是一個花錢的大戶,但這個時候還是好像有點條件反射一樣。賈振坤本來是在記,這時也抬了抬頭,不過他不是在看林俊傑,而是看了看其他的幾位副台長。

“二是有幾項重點工作要盡量提前開始準備和運作。如大型綜藝節目創意方案的全球性招標,涉及麵廣、要求高,招標完成後還有製作問題等;還有晚間的那檔新聞節目《瀚江瞭望》,除開在我們南江設立主演播室外,按照節目方案的計劃起碼還要在北京和上海再設一個小的分演播室。除開技術方麵的問題外,其他相關的問題也還很多,都需要時間去解決。”

看來林俊傑還是經過認真思考了的。盡管沒有對這個方案提出別的修改意見,但是就如何保證實施,這兩個意見還是比較重要的。

林俊傑說完以後,分管技術的副台長宋保平也從節目製作的技術保障方麵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檔以國際新聞點評為主的《瀚江瞭望》,它的製作理念還是比較有創意的,現在有的大台的新聞節目已經開始采用這種多點同時連線的辦法。從技術上麵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比如說,外地演播室的信號是用衛星傳輸、還是采用專門的光纖線路傳輸,等節目方案定下來以後,我們會及時做好技術論證,首先是安全播出,再就是成本費用,綜合一起來考慮到底采用什麼方案。”

到底是從事技術工作的,就事論事,簡明扼要。一是一、二是二,沒有什麼其他多的語言。

羅佑鬆副台長原來在台裏麵是分管社教中心,台裏實行頻道製以後,他主要是分管台裏麵的幾檔重點綜藝節目,當然也包括衛視頻道的。所以他所說的主要是關於節目方麵的。

“最近幾年來啊,特別是衛視頻道的節目製作水準提高得很快,出現了不少專門從事節目製作的公司,你像我們的《中國奇人秀》就是由這樣的公司製作的。實事求是地講啊,就我們台目前的製作能力是達不到這個水平。估計以後我們中標的大型綜藝節目還會是這樣的公司來製作。”

羅佑鬆在台裏麵也工作了有近三十年,一直從事節目和欄目的拍攝製作,後來又是分管這方麵的工作。在他看來,一個電視台還是要有製作大型節目的能力的。這幾年的發展,電視台在這方麵出現了一些分化,不少電視台自己製作節目的能力在退化。對這種現象,他有些擔心。

“不過我覺得一個電視台、特別是具有一定實力的電視台還是應該具備一定的製作大型綜藝節目的能力。除開剛才說的兩檔節目以外,我覺得我們原來比較有影響的節目及活動如《樂翻星期六》、《想唱就唱》還是應該繼續做下去,上不了衛視的話,在地麵頻道播出也還是很不錯的。當然要進一步提高製作水準。委托製作和自己製作相結合。”

聽到這裏,賈振坤點點頭,他對羅佑鬆的這種看法表示讚同。其實賈振坤也有這種感覺,照這樣發展下去,除製作少量的新聞節目以外,以後不少的電視台就隻是一個播出平台,這實際上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