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4章 真假把式(1 / 2)

他們直接驅車來到了山門街上。

李林熙坐在市委書記的一號車裏,遠遠地見到,何芳已經在牌坊下等著了。

她的手裏,拿著幾個嶄新的草帽,嫩黃裏透著白,白得晃眼。

三台車在山門文化廣場停下。

最先閃入眼的,是那幾根刻著道德經的文化柱。

“重德育重教化,倒是很有新意。”三位領導流連了一會,交口稱讚。

牌坊下。

李林熙把書記、市長,還有葉司令員一一做了介紹。何芳一邊伶俐地跟各位領導打招呼,一邊把草帽逐一分發。

她還真細心。

“老葉,這不戴鋼盔、戴草帽也一樣英姿颯爽的嘛。”馮書記打趣著。

葉司令員一聽,哈哈大笑:“既扛得槍,又耕得地,這是我軍的光榮傳統嘛,哈哈……這個小姑娘,我認識。”

何芳聽著葉司令員的話,覺得親切多了,她那花兒一樣的臉上,綻開了鮮活的微笑。

那個小酒窩更是生動又可愛。

下午的太陽,依然很猛,照耀著煥然一新的山門。

這個情景,比起自己剛來那會,真的有天壤之別。

走在街上,李林熙的內心裏,很是愜意。

大家看著這古香古色的風貌,整齊劃一的格調,不由耳目一新,嘖嘖稱奇。

周市長讚道:“這哪裏是原來農村的樣子呀!新聞節目裏播出的,果然不虛……如果不來現場,真想不到,這分明就是市區的一隅嘛。”

也許,在他的印象中,城鄉差別就是一條鴻溝,很難逾越的。

他們首先來到了簡易集貿市場內,這是最貼近民生的地方,也是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真實反映。

馮書記的鼻翼上,已有微汗。

他並不在意,指了指集貿市場,說:“這個市場,看起來得好好改造一下,起碼應該做到天晴不曬,落雨不淋,這樣才能夠讓商販們安下心來做生意……你擅長整合資源,至於資金嘛,還是你來解決。”說完,他又指了指李林熙。

李林熙並沒有閃躲,也沒有避重就輕,而是順著書記的意見答道:

“書記能夠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我們非常感激。至於這個市場,我們早就已經有規劃好了,正要向您彙報呢。它跟現有的集貿市場都不一樣,因為,我們這裏物產豐富,有血桃,白糖李,香柚,板栗,還有楊梅,成熟以後,有高爾夫球那麼大呢,遠近聞名……所以,由我們鄉政府牽頭,已經形成了幾個產業合作社。為了方便流通,我們將重新選址,率先建立一個多功能的果品和土特產交易中心,如果可行的話,再建立一個鮮果儲藏中心,提供有償服務。”

馮書記一聽,喜出望外,對市長說:“這個想法真好,值得推廣……怎麼樣,老周,這小夥子真的有一套吧?按這樣的發展勢頭,不得了啊!他很有戰略眼光,有前瞻性!小李,就衝你這一副好幹勁,開農村產業發展之先河,資金問題由我來解決吧。”

依照馮書記的工作作風,他凡事必須三思而後行,很少現場拍板的。

“有市裏的大力支持,自是再好不過啦!”李林熙笑眯眯地說。

現在,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市場裏行人三三兩兩,並沒有人滿為患、人山人海。馮書記走到一個魚攤前,見到攤主在忙碌著,把一堆三角形的魚身,用鐵刷子刮去鱗片,當場被開膛破肚,動作非常麻利。

攤主們看到這群人來之古怪、氣質超絕,又有李書記作陪,都知道他們不是一般人。

馮書記站到了攤位前,笑嗬嗬的問攤販道:“老鄉,這魚肉準備拿來幹什麼?“

攤販一邊忙著,一邊回答道:“這是好東西呢。鱅魚的大魚頭已經全部高價賣了,剩下這些魚身,得趁著新鮮,馬上加工成臘魚,是我們這土菜的好食材,下酒送飯,大受歡迎呢。”

馮書記點點頭:”哦,原來是這樣。你們這淡水魚是自己家裏養的,還是從外邊進的貨?”

攤販拿眼看了他一眼,丟下嘴角的煙屁股,覺得他不像是普通買魚的人,再看到他身後跟著一大群衣服筆挺的人,就知道這是大領導來了,哪裏敢怠慢。

他本來正坐在凳子上忙著收拾魚身,一下子站了起來,兩手在圍裙上胡亂擦了兩把,陪笑道:“這是從別的鄉鎮進的,本地的嘛,供不應求,因為水麵不足,才出幾條魚啊,嘿嘿,哪夠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