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精神病?難道要送去精神病醫院?”這是李林熙最擔心的問題。
“精神病的成因很複雜,主要是由於多基因缺失或重疊而引起的功能紊亂,而導致異常。常見的精神病有很多種類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情感性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等。不同類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並且逐漸趨於慢性化,致殘率高,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先在這邊用藥,看看效果吧。”醫者仁心,聶旺真不錯。
“有勞聶院長了,我自始至終認定,你是一個難得的好醫生。”秦根道。
“我盡力而為吧,愧對秦老板的謬讚了。我是一名醫生,對病人非常有體會。一個人找你看病,把所有隱私告訴你,把衣服脫光了讓你檢查,把所有痛苦告訴你,把生命都交給你,所以說,這種人是僅次於神的人,而不是一般人。所以,我才選擇了學醫。如果醫生不好好看病,而是隻看著患者的口袋,就對不起這個職業了,患者也會恨。老百姓賜予我們白衣天使的稱號,不是拿來玷汙的,而是拿來珍惜的。”聶旺本來有些性格內向,說起從醫多年的感受,他才多說了幾句。
“也是。現在社會急劇轉型,在全社會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時候,膨脹的私欲,有時候無形中就成為了發展經濟的強大動力。的確,當私心、私欲創造的豐富財富獲得滿堂喝采的時候,我們的很多醫院都變了,開始成為交易的場所。拿錢治病,沒錢滾蛋。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怎麼可以出現在醫院裏?這才導致小根這樣的情況,有病不敢進醫院,真讓人痛心。今日,幸好遇見你,聶院長。”李林熙說。
“是的,咱明人不說暗話,我們醫院也有苦衷。在現行的政策中,經濟指標超越了人性,才導致生意超越了生命。政府斷奶斷糧,逼迫公立醫院自負盈虧,怎麼辦?特別是大醫院,開始層層科室承包,於是醫院越來越市場化,上對不起政府,中對不起自個,下對不起百姓。整個社會,都得了嚴重的精神病……其實,我們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心有苦衷,聶旺很無奈。
“聽說,大醫院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排擠競爭對手?如何爭奪更多的病人?如何爭取利潤最大化?我院今年收入了多少億?我記得,有個大院長,在年終總結時說:去年通過我們全院職工的辛苦努力,我們讓門診病人增加了15%,讓住院病人增加了20%……治個小感冒,動輒上千,一個醫院的奮鬥目標,已經赤裸裸地指向讓病人增加,這情何以堪啊。”何芳接言道。
對於現在的醫療體製,誰都有話說。
說到痛癢處,聶旺也有些憤憤不平,“這不是?上個月,患者在縣人民醫院,把一個醫生打成殘廢了。這樣子,如何不讓老百姓對醫院失望?這如何不加劇醫患關係的惡化?讓病人增加、讓小病變大病,他們居然追求客戶最大化,患者不再是患者,而是客戶!就像棺材鋪盼著死人一樣,他們恨不得把所有人都變成病人,他們的十二字方針是,你有病,病很重。我有藥,藥很貴。”老老實實從醫的聶旺,其語氣也有些偏激了。
“金山銀山,健康是靠山啊!”秦根感歎了一句。
李林熙下午還有走訪任務,把話題往正題上引,“說到小根娘倆的病情,他媽媽的病,能夠治好嗎?不然的話,就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聶旺發了一通牢騷,思想也回到正軌,他沉吟一會,回答道:“如果能夠配合,及時就醫,患者可以在藥物的輔助下,慢慢變好了。如果調理好體質,以後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依照秦根的性格,砍毛柴走直路,“哈哈,聶院長,你這兩個如果,無非說的就是錢唄?”
聶旺急了,“錢,隻是一方麵呢。他們沒有參加農合,我能免則免,這是自然。關鍵是,這一住就是一個月以上,一個不能自理,一個神誌不清,他們的生活起居,怎麼解決,誰來護理。”原來是這樣。
被人誤解,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秦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嘶……難道,還要請一個護工不成?鄉下人沒有學過護理,這人不好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