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廿五 負子神山 三皇對敵(2 / 2)

外傳裏以精衛做的敘述者,用她的視角解釋這個虛構的世界,撇開的內容與可讀性不談,在敘述角度上是做得不錯的,相比之下正文明明應該是第三人稱由“上帝”來敘述的,卻讓人感覺象第一人稱。在不少篇幅裏甚至可以將主角“於亥”替換成“我”同樣讀得明白甚至更覺自然。

至於是什麼原因讓我有這樣的感覺,限於水平問題找不出答案,或者因為大大極少對主角之外的角色的心理活動做過描寫,或者大大對主角的心理描寫多是一種嬉皮笑臉式的調侃,可能這樣做是為了讓人物生動為了讓看起來不乏味,可能是閣下的個人習慣吧。總體上正文更象是夾襖大大您在經曆一係列驚心動魄的故事後,在某個寒風凜冽的冬夜圍著爐火喝著嗆人的燒刀子,把路經您屋角的鬻花可憐郎邀入室內以避刺骨之凍,三杯下肚後敘說你所知道的好笑的好玩的嚇人的或喜或悲的情節。

最後說說人物塑造的問題,也算是一個總結吧。

“語言決定風格。理想的敘述語言的特征應該是:傳神、韻味、簡約。”,相信很多寫手都希望自己的敘述語言個性化有著自己的風格特點,

“……果然好樣的,就差點唱國際歌英勇就義了。”

“……於家傲今天徹底崩潰了。”

“……完了,受苦受難的祥林嫂都出來了。這個賀老六!”

上麵摘引的均是文中一些事件或場景結束時出現的句子,文中還有一些就不羅列了,初看時隻是眉頭一皺,看多了這種“花腔花調”很是憋堵。我不是“綱絲”但他的相聲是看過也比較喜歡的,忽然覺得這怎麼就有點象“於謙”他們接包袱時的總結性發言。大大的語言風格很明顯,除了軍人的幹練幹脆,明顯就是這種相聲捧逗之間常用的風格,幽默搞笑是有點但放在人物刻畫上,總是讓人覺得這主角油腔滑調,退一步說,要是放在於家傲嘴裏說心裏想尚可,但這種橫空出世的太過突兀讓人無所適從。上麵說到敘述者的問題,閱讀時很難不把這些嬉皮話推歸到主角身上,否則沒辦法消化它們,如此一來,這個主角雖然也是個軍人但總是讓我覺得有幾分匪氣有幾分痞氣。

如果要挑一個形象比較豐滿的,個人覺得那個國安八局的段青竹應當排在首位,野性潑辣有男孩子的性格但外貌身段卻是健康標準的美人兒,無論從她的座駕——塗成迷彩的大型切諾基,還是看她與主角的情人洛神鬥法時的女兒家心性、遇險後先是***燕投林繼而柳眉倒豎的變臉等等都比較到位。不得不猜度一下夾襖大大的青年歲月是何等風流,沒有相關的經曆寫出來至少不會讓我有會心一笑。

某天在某處看到大大對外傳的解釋竟然是想寫一篇三主角的,不知有沒有看錯,如果這樣的話鬻花奴應該把背蔞裏賣剩的花全部捧在手裏不要命地埋首其中,希望在花香的刺激下免去暈死的下場。

扯到這裏也算胡扯了,打住打住,花奴也應該離去,假鬻花之名行覓良人之實,會不會讓我遇到“段青竹”呢?

白月既升,寒風稍停,一個人背著一個花蔞,搖搖晃晃地離開了夾府。

一個沉默平凡的老人,一個陳舊平凡的背蔞。

鬻花奴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