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籃球賽 序(1 / 2)

2020年,隨著球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等因素的進步,某些籃球技術已經升華至某種超越“科學”的存在。那種技術,被人們稱作“zone”。頂尖的籃球運動員都是“zone”的擁有者。

所謂“zone”,常常指的是一種狀態。很多年以前,“籃球之神”喬丹在和科比訓練後曾分享過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他稱之為“the zone”。一旦進入到這種狀態,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會變慢,對手的防守漏洞會統統呈現在你麵前,這時的你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攻擊模式。科比甚至還拍攝過一部“enter the zone”的廣告片。

隻不過在那個年代,“zone”的說法並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畢竟籃球是實打實的技術,而這種狀態太過虛無縹緲。直到,另一個劃時代的球星,史蒂芬·庫裏的出現。

如今人們普遍認為,庫裏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zone”的擁有者。2015年,他依靠一手出色的三分球絕學率領金州勇士隊拿到總決賽冠軍,人們以為這已是他的巔峰。然而到了2016年,他的三分球愈發誇張,射程甚至遠至中線。他一度支配了整個籃球運動,被視為規則的顛覆者,新時代的開創者。

而他仍然還在進化,他的投射開始無視距離。在某些狀態下,隻要他身處球場,他能從任何位置將球投入籃筐。

“我的投籃來自於日夜不休的訓練。而現在的我能開啟某種狀態,在那種狀態下我可以投進所有的球。”他曾經這樣說,“那種狀態也許就是傳說中的‘zone’。”

在某次偶然機會下,科學家們觀測到庫裏進入“那種狀態”時身體四周散發出不同尋常的能量波動。經過反複觀測與科學實驗,科學家們認可了“zone”的存在。“zone”成了專有名詞,在漢語中,“zone”被翻譯為“領域技”,日語則將它稱作“秘術”或者“寶具”,而普通球迷則常常以“殺手鐧”、“必殺技”甚至“開大招”來指代它。

庫裏的那種能力成為籃球曆史上第一個“zone”,人們將它命名為“岡格尼爾”——

傳說中北歐主神奧丁的神槍,將它投出必中且必殺。

“zone”的特點在於超出普通籃球技術並引起肉眼不可見的能量波動。喬丹科比等人比賽中是否也引起過能量波動已經不可考證,但人們普遍猜測,他們的確是在某些時候開啟過“zone”。那是屬於他們的“領域技”。

自庫裏之後,越來越多過去從未有過的誇張籃球技術出現在籃球場上,越來越多的球員開始在嚴酷的訓練下開發出“領域技”。一個球員開始掌握某項“領域技”被稱作“覺醒”,擁有領域技的球員被稱作“super man”,甚至“超能者”。雖然到目前為止,一個球員隻能掌握一項領域技,但從頂尖聯賽到普通的校園比賽,這一類隊員們走入人們視野。

一個球隊最完美的配置就是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領域技,不過這並不可能。但一支球隊隻需要圍繞兩三個領域技的擁有者,輔以一些可以與之配合的角色球員,就能夠成為冠軍的爭奪者。

沒人能夠解釋這種現象。人們隻能猜測“領域技”是因為球員自身天賦和努力訓練錘煉技術相結合而產生,卻無法解釋為什麼這種能力僅能限於籃球比賽之中。不過這並不妨礙籃球變得越來越有觀賞性。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更完備的規則、更高科技的裁判技術開始運用。對“領域技”的挖掘、分類、評級、訓練也漸成體係。

“領域技”取代了身高、跑跳等指標,成為籃球運動員最重要的天賦。

也正因如此,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華裔大一新生陳馳(Steve Chan)才春風得意,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作為在整個美國都屈指可數的、從高一起就已經擁有“領域技”的天才控球後衛,他如願拿到全額獎學金,進入NCAA傳統豪強、喬丹的母校北卡羅來納大學。從15歲開始,他就被包圍在鎂光燈下,性感的拉拉隊長頻頻對自己暗送秋波,

NBA各支球隊在朝他招手,翹首以盼他宣布參加選秀……

走在如此的康莊大道上,他連做夢都會笑醒。仿佛是擁有上帝的青睞,他那麼輕易便可以得到“神”為之許諾的未來。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他還未步入職業籃壇便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人們將他稱作“The chosen one”,那是繼勒布朗·詹姆斯之後再度有人得到這個稱號——

天選之子,天之驕子,被神選中的人。

可轉瞬之間,這康莊大道就變成了“斷頭路”。當他哼著歌,沐浴著陽光橫穿馬路時,一輛失控的轎車從旁邊衝了出來。尖銳的刹車聲響徹天際,他躺在地上,聽著刺耳的喧鬧,眼前的一切逐漸變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