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十三弦柱雁行斜(下)(2 / 3)

那人隻是微微一笑,緩緩道:“古來論天十八家中,以渾天之說最為中的。當年太史公司馬遷為漢之太史令,開始也是以蓋天之說編定曆法,後有蜀中方士唐都、落下閎獻渾天之說,與太史公當廷辯論三月,使之折服,方有渾革蓋命之太初改曆,你等枉為道士真人,卻為何不知此典,尚在此妄論天體之道!”

眾人聽他這話大有來頭,不禁另眼相看,隻是聽他口氣,竟是把所有道士真人都不放在眼裏,難道此人並非道士?

那胖大道人又開口道:“你這話就是不通!這渾天之學雖說天體圓如彈丸,但並未說大地也是圓如彈丸。葛洪祖師也曾寫有《渾天論》,貧道依稀記得,那是說天體是圓的,大地卻是平圓,而非如你所說的蛋黃之圓!就象……對,就象煎雞蛋與煮雞蛋,煎出來的蛋黃形如圓鏡,跟煮出來的蛋黃不一樣!”

燕福聽得“卟哧”一笑,心道這胖道士說得到也明白,隻是這比喻也太有趣了些,不禁內心有些偏向這胖道士,隻覺他說得極有道理。

那青衫之人神色極為鎮定,緩緩道:“你這話不無道理,當年太初改曆之後,言天者多宗渾天,東漢張平子著《靈憲》,暢言天道,並造有渾天儀,采用的正是你這說法。但是此說卻有一個極大的疑問,若地是平圓之狀,那大地之邊緣卻在何處?按你家祖師葛稚川《渾天論》之說,渾天之狀,如雞中之黃,地乘天而中居,天乘氣而外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半出地上,半出地下,二十八宿半隱半現。那麼大地之中,當在河南陽城,古人早以影表測得。而大地之緣,卻在何處?仆心存此疑,幾十年來,無一日不在思索!”

“這……地之廣,不知其幾千萬裏,你又如何能夠知道何處是地之盡頭?”那胖道士顯然有些底氣不足,隻是仍覺得那地如蛋黃之說,實在是不可思議。卻不知此人如何能得此結論。

青衫之人又道:“若無莊子鯤鵬之舉,扶搖萬裏,自然不能窮極地之盡頭,然此事卻並非絕無可能。我等修真之人,若不明天道之理,卻又如何能行那天人合一之大道?我早已立下大願,非要想通這一關節不可。於是花了十年時間,親身前往極北苦寒之地,終於被我得見天之異象,弄通了這千古之大疑問!”

眾人聽他娓娓道來,不由得粛然起敬。就連那靈機子,此時也是心存佩服。那胖道士卻道:“你難道真的到了地之盡頭?這怎麼可能呢?十年也不可能走到啊!”

青衫之人嗬嗬一笑道:“要是走到了地之盡頭,恐怕我也回不來了。原來這大地,卻是沒有盡頭的!我在那極北之地,竟然見到了不可思議之天象,那一天,天上的日頭居然不落,我以隨身所帶之沙漏,測了整整十二個時辰,竟然沒有黑夜!我當時便想,此地難道便是古書中所言之‘丹丘’嗎?終日常明,是為白晝。從此推斷,這大地,原來便是圓如彈丸!”

頃刻之間,聲音全無,眾人俱各沉思,有幾人似是明白了道理,慢慢點起頭來。那燕福對這些深奧的道理聞所未聞,自然是茫然摸不著頭腦,隻覺得那青衫之人說得十分有理,卻不知道理何在。

那青衫之人忽地從懷中掏出一卷紙來,他從中抽出一張,迎風一展,卻是一幅圖畫。眾人隻見上麵赫然畫著一個大大的圓圈,那圓圈之上,卻是畫著小小的星點,狀似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顯然便是二十八宿星像之圖。而圓圈之內,卻有一個小圓圈,其中塗得黑黑地,正是一個黑球,卻有一個白框子,寫著七十二福地。旁邊空白處,又密密麻麻寫滿小字,似是注解。

那青衫人又道:“此圖便是天地道體之圖,那位道兄如果不信,你便可從此地出發,走上一百年,我包你又返回此地!”

眾人俱是又驚又歎,心道此人之奇,天下罕見,這天下之大,確也是無奇不有。這等奇思異想,便是神仙真人,也未曾一言提及。不由得個個無言,人人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