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十三弦柱雁行斜(中)(2 / 2)

燕福大喜過望,抬腿便進了關城,他那裏知道,這函穀關自古以來,便有雞鳴開門之規。當年孟嚐君夜半過函穀,由門下食客裝著公雞鳴叫,引動群雞齊鳴,賺得守城兵丁開了城門,這才逃出關去。從此便留下了“雞鳴狗盜”之說。

燕福穿過關城,來到太初宮前,遙遙望去,隻見太初宮正東的一側土台之上,似是影影綽綽地站著一群人,他心想這便是瞻紫台了,便急急趕了過去。

他沿著石階上了土台,卻見台上早已站了幾十人,個個仙風道骨,一看便是修真得道的高人。那太初宮的知客道人見了他,“咦”了一聲,忽然高聲宣道:“王屋山火龍子到!”這一聲卻讓所有人的眼光齊刷刷地朝燕福射來,弄得燕福渾身不自在,恨不得立刻找個地方躲了起來。他當時寫下這個道號,隻是想混進來聽聽高人傳道,卻不料這論道大會還有這等規矩,一時間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眾人見一個年輕的小道士,卻被稱為“王屋山火龍子”,俱感好笑,此時天將破曉,論道大會即將開始,便也無人理會。燕福悄悄地站在一幹人身後,向那土台中央望去。

隻見土台正中卻有一塊大石,那石似圓非圓,似方非方,通體泛著淡淡的玉色。大石之後,站著一個仙風道骨的老道士,正昂首向東,似是對身後眾人完全無視。

此時東邊天際一片霞光,一道紫紅色的光芒遙遙自遠山之頂射向這土台。那老道士忽地跳上那塊大石,高聲吟道:

“紫氣東來,元始天尊顯靈跡;聖人西去,道德真經化萬劫!”

這聲音洪亮高遠,雄渾無比,聽得眾人俱是點頭,顯是十分推崇。

那老道又道:“貧道太初宮靈寶弟子玄暉,恭迎天下修真同道,來這太初靈石之前,參與本屆論道大會。想當年老君於此石之上,寫下《道德真經》五千言,開我千年道門之大智慧,此地便是我道家之源,玄門聖地。我太初宮舉辦這論道大會,也已傳承百年。今日各位真人高道,自五嶽四海而來,原是為了探求大道之真義,貧道在此先行謝過。這《道德真經》雖止五千文,卻是包羅天地,總括宇宙,千年以降,有道之士,雖有注解多種,但其中奧義,仍須我等辯論探索,有道是,真理大道,愈辯愈明,這也是我太初宮當年創辦這太初論道大會時所立下的宗旨。我等修真之人,自當究天人之際,窮造化之源,奪萬物之機,故今日之論題為:論宇宙天地之道體。敬請各位修真高士,各抒已見,不吝賜教!”

燕福在後麵聽得真真切切,不由心頭大喜過望。原來這論道大會卻是直論道門之源,采取的是自由辯論之法,想來當能對修道之法,大有啟發。原來那塊大石,卻是喚作“太初靈石”。

那老道言畢,向著四方揖了一揖,便下了那塊“太初靈石”。

眾人先是靜了片刻,接著便有人開始議論起來,似乎都是躍躍欲試。隻見一位身披大紅道袍的道人登上那塊太初靈石,先是行了一禮,朗聲道:“貧道閤皂山靈機子,鬥膽論上幾句。要論這宇宙天地之道體,我《靈寶經》中早有所論,太初之前,是為太無。其時既無宇宙,亦無天地。是我元始天尊開天辟地,判分陰陽,輕清之氣上升而為天,重濁之氣下降而為地,天如穹蓋,日月星辰運行其上,地如棋盤,五嶽三山羅布其中。此即為天地之形也!不知各位道兄為何還要辯之?”

他這番話說得簡明扼要,將元始天尊置於天地之前,仿佛那元始天尊既已開辟天地,便不須再辯。燕福雖然入道時日不多,到也聽得明白。

早有一人也登上了太初靈石,對著那靈機子問道:“依道兄此言,那天地卻是元始天尊從虛空中開辟,形成天圓地方之形。此亦即《周髀》蓋天之說也。貧道卻有一問,那天地之前,卻有何物?天地之外,又有何物?天地之間,又有何物?天之上,卻有何物?地之下,又有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