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部 童年(1 / 2)

引子

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隻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她向往,那裏四季常青,那裏鳥語花香,那裏沒有痛苦,那裏沒有憂傷,她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那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裏是人間的仙境,那裏是人間的香巴拉……

第一部童年

一,身世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常常表現得異乎常人,這並不是如古書裏所說的我是什麼天賦異稟,有什麼奇才異能,而是說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性格就有異於別人,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與年齡很不相符的很哲學性的問題,這一方麵或許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麵也與我幼年時的經曆不無關係。

我出生在中國南方一個偏遠的海港小鎮,那裏也是一個著名的僑鄉,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海外的關係,和那時候多數人一樣,我爺爺年輕的時候就遠涉重洋,到東南亞一帶謀生,我奶奶出生於書香門第,雖說也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和我爺爺也可以說是一見鍾情,情投意合。

奶奶姓陸,其家族源遠流長,可以上溯到南宋末年,據傳聞,奶奶的遠祖是南宋抗元名將陸秀夫的堂弟,自小便追隨陸秀夫轉戰南北、抗擊元蒙侵宋大軍,宋末陸秀夫與張世傑在廣東崖門率領宋軍與元軍一場大海戰,不幸戰敗,帶著幼帝趙昺突圍被困,不甘受辱,背負幼主蹈海殉國,一時間,天地為之呦哭;山河為之變色。三軍將士、後官妃嬪,見到大勢已去,主帥與幼主同時殉難,均知氣數已盡,無力回天,霎時間,陸上海上悲聲一片。宋朝曆來重文輕武,軍人多孱弱,然而當時的朝野,上上下下均崇尚英烈,推崇氣節操守,更何況當時保宋的將士多為各地豪傑組成的勤王之師,本就抱著必死的決心,紛紛效仿主帥,寧死不屈,朝廷諸臣、後宮女眷,十餘萬將士齊齊投海殉國,竟無一人屈膝降敵。據史書上記載:“後宮諸臣,從死者眾。”“越七日,屍浮海上著十萬餘人。”

奶奶的祖上是當時宋末三傑之一的陸秀夫的堂弟,據傳,當時宋軍在崖門海域被元軍所困,陸秀夫令奶奶的先祖率領十幾個親兵冒死突圍,到廣東沿海召集義軍解圍。據奶奶所講,其家族代代口口相傳說當時陸秀夫曾密令奶奶的先祖殺出重圍之後,如大勢難為,可自行逃命,不必回歸,意為陸氏一族保留一點血脈,也為大宋保存一股抗元的勢力,以圖將來再舉義旗。當奶奶的先祖千辛萬苦,募得幾百族人子侄和地方義士、綠林好漢、豪傑誌士,麵對前方幾十萬蒙元大軍,雖然深知不能改變戰局,難有作為,但義之所在,卻也無所畏懼,一路廝殺,突破層層重圍,殺回崖門宋軍駐地的時候,遠遠地聽到朝野一片悲聲,萬人齊聲慟哭,一打聽之下,得知主帥與幼主已同赴國難,不禁仰天長嘯,大慟三聲,率眾麵向海麵,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之後,翻身上馬,撥轉馬頭,與剩下的幾個親兵和眾位好漢齊聲呐喊,回身殺回敵陣。雖然明知無濟於事,回天乏力,卻也義無反顧、慷慨赴義,最後寡不敵眾,被逼到懸崖邊上,不甘受辱,縱身跳下濤濤大海。萬幸不死,隨著海流沉浮漂流,後被另一抗元主帥張世傑殘部所救,再後來輾轉漂徙,流落到陸秀夫曾經被貶黜的地方,也就是我的老家—一個南方偏遠的海濱小城,隱姓埋名,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