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越次入對(2 / 2)

“管子曰:‘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 因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供天下之用,自古治世,未嚐以財力不足為公患,患在治財不得法罷了。”

“鼓勵工商以調民生,涸田墾荒以增可耕之地,興修水利以備水旱之災,則民可富矣。”

“民為國之本,民不富則國不強,府庫不充則不能備邊,邊備不振則不能攘四夷,如此,則社稷危矣!”

王安石的這番話和趙頊韓琦富弼之流所謂老成持重因循舊製的話大大不同,同樣這番話也說中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這個時候王安石的相貌在趙頊眼中越發英挺不凡起來,也越發順眼。而他麵對這個有可能實現自己理想的大臣,神情也越發親切起來。

“先生說得不錯。孟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確民富然後才能國強。”略一沉吟,趙頊還是放下了自己作為傳統明君愛民的嘴臉,將自己最關心的問題說了出來。

“不過,韓琦和富弼要朕二十年不言兵,你以為如何?”

“常言說得好,有備無患。如果燕王有什麼二心,黨項東來,難道我大宋還要再增歲賜嗎?”

“不錯,歲賜實是我大宋之恥,朕早想把這個規矩改了。”趙頊說著站了起來,右臂用力對崇政殿大門虛劈了一下。

“唉!可惜朝中大臣暮氣沉沉…哼哼!又是老規矩,祖宗的老辦法。”

望著趙頊臉上掩飾不住的失望,王安石在心裏為自己叫好。

他有野心,也有要改變的欲望。是的,這就是我要追隨的帝王。

兩人的交流因為一個看起來相同的目標而顯得很融洽,君臣之間就帝國麵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法做了深入溝通。

對於趙頊來說,他要的是錢,有能夠滿足建立一支火器軍隊的錢。至於具體的富民強國之道,以他的年齡閱曆實在無法分辨輕重緩急。

總之,趙頊希望看到的是結果,一個滿足他武功的結果。

而對於王安石來說,他要的是自己學識和治國思想的證明,錢不過是依照他的思路治國後的副產品。

雖然和皇帝思路不同,但王安石很自信,他相信自己多年地方官尤其是江寧的經驗。

他相信憑借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即滿足少年皇帝對武功的追求也能讓這個帝國走上一條新路。

一條欣欣向榮充滿光明的路,一條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金光大道。

崇政殿裏日影西斜,漸漸暗下來的天色讓兩人意識到這場交流的盡頭。王安石在領了一個簡評大宋帝國立國百年來的朝政得失的任務後,向趙頊告退。

“先生可要快些寫好,朕可是時時盼著先生的高論啊!”

殿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趙頊親切的笑容,就在他忍不住發問時,一個尖銳又充滿喜悅的聲音傳進他耳中。

“陛下……陛下,辰州急報,蜀國公主有消息傳來,是個王子,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