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巡之辯(2 / 2)

他不知道這隻是張遠被逼無奈抄襲而成的,逼他的是燕國天縱奇才卻不喜詩文的國王張笑。

風雨堂很高大,如果用大宋的標準看算是違製了,當然這裏沒有誰會提出這個愚蠢的問題。

走進能容納近千人的會場,靜靜的找了個座位,王雱清澈的目光投向了講台,一臉端莊。

今天,將是他的偶像遭受質疑的時刻。

上海書院極有效率的風格一直讓王雱喜愛,今天也是同樣,隨著書院山長胡適文走上講台舉起手中的小錘輕敲一下後,坐滿學者學子的大堂一下安靜了下來。

辯論開始了,王雱心中的偶像遭受質疑的時刻來臨了。

很切合風雨堂的名字,辯論雙方沒有試探沒有假模假式的客套,一開始就拔出了長刀。

“張巡守睢陽: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其大悖天理人道,那裏還是一個飽讀詩書士大夫?”

“食人守城自然是不對,不過正是張巡堅守睢陽,保護江淮,英名傳與天下,大漲軍民士氣,才能最終平定安史之亂。”

辯論的焦點集中在王雱心中偶像張巡一個難以辯駁的汙點上——為了守城,吃光了全城百姓。

對於這個汙點,王雱心裏頗有些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張巡堅守睢陽,即有君王朝廷的堅貞,又有極富智謀的守城策略。吃了全城的百姓,隻算是小道而已。

而張巡能完成君王的重托,力戰不降,換取大唐平定安史之亂,當然算是一個大大忠臣、名士。

雙方觀點辯論到最後,漸漸變成了君王和百姓孰輕孰重上來,而一直作壁上觀的上海書院山長胡適文終於親自走下台,展示他所向無敵的辯論邏輯。

“為人子,不能保護的父母!為人夫,不能保護自己的愛人!為人父不能保護自己的兒女!就已經是奇恥大辱了。還要靠吃掉她們,換得自己可恥的生存!這樣的男人是男人嗎?”

“為一方官員,首要之務當是保護好治下百姓的身家性命。張巡的城最後守沒守住是一回事,但他為了守城將全城百姓吃光,這城還有什麼可守的?”

“張巡縱然有再造社稷之功,但睢陽城裏三萬多被無辜吃掉百姓怎麼想?”

“社稷?誰的社稷?不是城裏三萬百姓的社稷,是李家的社稷。”

“為了李家的社稷,張巡吃了他們。張巡自然得到了李家的獎賞,但百姓呢?”

“孟子曰: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張巡無論有什麼理由,吃掉睢陽百姓換取李家社稷平安,怎麼能算我儒家門徒?”

胡適文的一番話讓大堂裏越發安靜,而王雱也似乎感覺長袍儒冠的胡適文炯炯目光如鋼針般刺在自己身上。

“我知道諸位求學大都有為政一方的打算,可為政一方,是為了一家一性的社稷殘民升官,還是萬事以護民為先,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這便是今日辯論的要旨。”

“燕王曾經說過一句極有深意的話——屁股決定腦袋。官員的前程決定全在那裏,他便會著向那裏。”

“諸位學子回去後,便以今日辯論為題,寫一篇策論來。”

後麵的話,王雱已經充耳不聞,他心裏的思緒正如海上的驚濤般翻滾,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