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靠著自己的國王專座,滿臉微笑的看著自己部下一個個走上話事台。這個所謂的話事台在會員們私下裏被稱之為質詢台,之所以有這個別稱是因為每一個走上這個沒有座位,整個會場最低位置的人,都不可避免的要遭到會員們刁鑽古怪的質詢。
今天國相、財相、律相這三個丞相的例行彙報,沒有遭到太多的刁難。但參軍總長吳小乙沒有掉以輕心,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將會是會員們關心的重點。
“兵相府計劃增加三個騎戰兵團,保持對遼國的壓力……。”
沒有讓吳小乙意外,他的這個增兵計劃,讓平靜的會場中掀起了波瀾。
“遼國民生艱難,對我們燕國的壓力已經大不如前,此次增兵是準備征遼嗎?”
“募兵製改為兵役,這樣對咱們燕國的民生影響有報告嗎?”
“兵役製倒沒什麼,但此次增兵招收的大都是大宋北地流民,這些人培訓成騎兵可不是朝夕之間的事,兵相府為何不從遼東部民中招去?”
會員們的問題讓吳小乙暗自鄙夷了一下這些家夥的人品,這些會員每人手上已經有了詳盡的計劃書,可為了顯示自己對國事的重要性,還是不厭其煩的要他當麵回答這些問題。
“契丹自命胡虜,不受王化,征討之事,那是早晚的,此次增兵改製就是為了將來讓契丹接受中華教化的準備。”
“增兵對於民生的影響,兵相府和國相財相兩府已經早有商議。隻組建三個騎戰兵團對我燕國民生不會有什麼影響,畢竟改製兵役後,軍餉這一塊要比以前少了許多。”
“大宋北地流民來到遼東後,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又不熟悉我燕國法度。生計艱難,讓這些先到軍旅中,一來咱們改製後的軍餉雖然比以前少了,但維持流民家人生計還是夠了。二來軍中有專人教書識字,這些人在軍旅中待上四年後,回到地方,再適應起來就簡單了許多。如此也可以避免流民因為貧困,在遼東嘯聚山林,成為作奸犯科之徒。”
吳小乙回答得很精細,他可是早早的準備了各種問題的答案。對於這個和這個國家一起成長起來的議事會,作為統兵大將,他來這裏接受質詢的次數之多,算是官員中少有的幾個。
雖然吳小乙的回答滴水不漏,但議事會的會員們還是沒有當場通過這個議案。按照這個機構效率低下的傳統,如果他們在所有會員中無法達成一致,那隻有三天後在另一次全會上,才能用投票來決定議事會最後的意見。
和燕國國王座位遙遙相對的是議事會會長王之浩,當最後一項對財統和軍情合並的議案即將投票時,張笑從王之浩戲謔的微笑裏知道了最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