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分家(2 / 2)

這個議案在議事會拋出來後,當然引起了一片反對聲。不過胡適文的有備而來顯然讓多數會員措手不及,而辯論這樣的事,這些大商人們又無法和在報紙上經常打嘴仗的胡適文相比。

三天的議事會辯論當然以胡適文的勝利而結束,不過讓這些會員們最終同意分家合法化的是胡適文的威脅。

流球郡王的禦用文人用杜若晦等人的謀反做了例子,向這些富商們傳達了一個讓他們很不舒服的信息:如果這個議案不能被通過,那麼按照這樣的推論,杜若晦等人將會接受“夷族”這樣的刑罰;而這個例子有了後,以後的律法就會根據連坐精神,在其他罪行中以家族共同財產為經濟處罰底限。

這個無賴的推論讓會員們很無奈,他們當然知道這個議案的背後是誰的身影。

但他們對胡適文描繪的前景很擔心,一個人因為犯罪而需要賠償時,如果當真按照家族財產為底限時,這些辛勞了一輩子才擁有的財富,也許隻是因為一個劣子的愚蠢就煙消雲散了。

張笑在這件事上感到很得意,他現在感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這個國家百姓的思維方式。這次分家法案能讓議事會這些有富商和族長雙重身份的家夥們同意,也是因為他這些年來對利益至上思想的不斷灌輸。

議事會關於分家合法化的決定,在這個小國沒有如預想的掀起太大的波瀾,這讓張笑感到了一絲奇怪。不過在通過財統的渠道了解了一番後,他得意的發現,自己的聲望在這個國家裏這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自己的國民現在對杜若晦等人的忘恩負義正進行著一番深刻的追討,他們似乎沒有太過關注議事會的決議。

流球百姓對這件事的漠視,並不是由於視線被謀反集團覆滅吸引,而是他們在這些年的商業經營中已經有了一個樸素的概念——不能把所有的雞蛋裝到一個籃子裏。

大宋使節即將到來的消息,讓這個國家的百姓感覺很古怪。以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是把自己看做是大宋子民,但在和大宋的戰爭之後,這些人的心裏很別扭。戰場上的勝利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不過對於戰爭勝利後商業機會大爆發的期望,讓他們懷著複雜的心情把目光投向了基隆港。

這個消息雖然流球的百姓很關注,但畢竟和自己沒有太直接的關係。而對策劃張過奪權失敗後一直惴惴不安的呂惠卿來說,這個消息讓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到了要終結的時日。

他做出這個判斷的依據是因為,張笑沒有理由放過自己。之前對自己的放任是需要他這個籌碼,現在談判的對手來了,自己這個籌碼的價值在這一刻也就體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