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手足反目(一)(2 / 2)

奕訢喊著杜翰的字道:“鴻舉,快起草一份封康慈太妃為太後的聖旨。”

杜翰怔了怔道:“六王爺,這可不敢胡說,這沒有皇上親口指名,臣不敢寫。”

奕訢正要與杜翰分辨,曹毓瑛起身道:“請王爺允許臣來擬旨。”

封太後向來隻能皇帝親口冊封,再指名官員擬旨加印。可今天卻是由恭親王來這裏“述旨”,可見這封太後一事必有蹊蹺。杜翰不糊塗,曹毓瑛也不糊塗,隻是這曹毓瑛,在軍機處十餘年不得誌,恭親王擔任領班大臣後,曾稱讚幾句,偶有提拔。曹毓瑛心想,若是自己在此時接了這個燙手山芋,定能得到恭親王的青睞。又想到恭王既然敢來討要這份聖旨,必然有法子讓皇帝加印,與其在這軍機處繼續當個“湊數章京”,不如借此一搏,就算恭親王獲罪,也見不得就會波及自己。

起草詔書對曹毓瑛來說自然是得心應手,奕訢略覽了一遍後,也不得不讚歎曹毓瑛之文采。奕訢將詔書收好,就在禦書房門口候著,等待皇帝回來加印。

皇帝親自侍奉太妃服藥睡下後,就帶著玉蘭回禦書房處理堆積的公文。見奕訢在那候著,皇帝略感疑惑,便問:“你在那候著做什麼?”

“剛述了旨,在等皇上加印。”

“什麼旨?朕不記得今兒下了旨?”

玉蘭感到不妙,便張口插嘴道:“皇上,六爺,外頭天熱,進屋再說吧。”

待三人進了屋後,奕訢便把詔書奉上,皇帝粗閱了一遍就氣的滿麵通紅,將詔書擲在地上道:“老六,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矯詔!”

奕訢知皇帝生氣,但也不甘示弱道:“這是皇兄親口下的旨,奴才也隻是述旨而已。”

“親口下的旨,朕什麼時候親口下的?!”皇帝說完又重重的拍了下桌子。把邊上的玉蘭下的不清。

奕訢知道自己已無退路,繼續道:“剛才在額娘的永春室的內室外頭,奴才請旨意,皇兄您親口答應的。”

皇帝怒氣衝衝道:“你的確口不擇言,僭越胡說,但朕可沒答應。”

玉蘭見氣氛緊張,便插嘴道:“六爺既然不見黃河不死心,皇上您就調來起居注讓他‘見到黃河’不就成了。”說罷,就向奕訢使了個眼色,讓他別再張嘴激怒皇帝。

待起居注官將今日的記檔送到皇帝手裏時,玉蘭心裏暗暗發笑,得虧自己急中生智給恭親王留了個“證據”,否則這可成了筆糊塗賬了。皇帝看了看,也傻了眼,自己隨口的一句“哦”,竟然就成了恭親王述旨的證據,這讓皇帝更加下不了台,一時竟無言以對。

就在三人氣氛尷尬之時,德意慌得闖進來道:“不好了,永春室那邊出事了,康慈太妃她忽然氣血上湧,口吐鮮血不止。太醫說,可就這會兒功夫了!”

“額娘,她”奕訢心中萬分擔憂,但一想到聖旨未下,康慈太妃封後心願未成,便對皇帝道,“皇兄,您還猶豫什麼,額娘她都這樣了,這是她最後的心願了,求您給她個名分吧。”

皇帝畢竟也是個心軟的人,這麼多年的撫育之恩,點點滴滴都浮現在自己眼前,自個那個親娘的音容笑貌早就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化,而康慈太妃則是自個揮之不去的關於“母親”的印象。

“德意,取印。”皇帝最終還是沒有橫下心,將禦印重重蓋在了恭親王帶來的詔書上。完畢,二人便急匆匆的趕去永春室。

“額娘,額娘,皇兄下旨,封您為太後了,”奕訢一路從正門飛奔到內室,帶著眼淚道,“您快看,聖旨在這裏。”

皇後在一旁抹眼淚,對康慈太妃道:“額娘,你睜開眼睛看一眼吧。”

奕訢將詔書遞到康慈太妃手裏,忍住眼淚道:“從今兒起,您就不是康慈皇貴太妃了,您就是康慈皇太後了,您是太後了。”

康慈太妃緊緊握住詔書,費力地睜開眼睛。皇後向眾人使了個眼色,便一同起身向康慈太妃跪下道:“奴才等恭請皇太後聖安,皇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康慈太妃那無力的眼睛也開始濕潤,恭親王正要幫太妃打開聖旨,太妃卻將聖旨放下道:“我不看了,你四哥呢,他怎麼還沒過來。”

“四哥?”奕訢詫異道,“我剛才走的急,四哥應該就快到了。”

皇帝站在門口,默言看著屋內的一切,眼淚也止不住得往下掉,聽到太妃喊自己,這才走向前去。

“額娘,我在這。”皇帝跪在恭王旁邊,眼淚汪汪的看著病榻上的太妃。

“來了啊,奕詝。”康慈太妃喊著皇帝的名字,緩緩抬起手,想要摸摸皇帝的臉龐,還未觸及,便重重的垂了下去。永春室刹那間哭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