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韜光 上(2 / 2)

臉色沉靜的可怕,靜了半晌,李朔道:“計是好計,但是未免過於冒險了,我還要想想才能定奪。”旋又展顏道:“不管怎樣能得到你這樣的人才是我最大的喜事,隻是我有點不明白,聽你的口音並非本地人為什麼老遠的離家來投靠我呢?這是不是有點舍近求遠了?”

趙憶叢道:“天下有幾人能如將軍這般儉於奉己,而豐於待士,知賢不疑,見可能斷呢。我覺得就算離的再遠,隻要有生之年能夠到達就一定要投奔將軍你這樣的人物。我認為不是遠,而是太近了,也許再遠點才能讓你看出我的誠意吧!”

李朔笑道:“我隻是好奇,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座下五湖四海之士很多,怎麼會有這地域之見呢?從此以後你就做我的將軍府長史吧,隨時在我身邊出謀劃策,一展所長,這就讓人替你在府外安排住處,供你和隨從們居住。”

府門前,陽城不由驚歎李朔出手真夠大方的。趙憶叢看著這座大宅也不由感歎,李朔此人名曰愛士,果不其然。和張全義相比,一個會收取民心,一個能收取士人,很難說哪個更好。

站在階前,望著院子裏的翠竹,陽城道:“聽說這裏先前的主人是李朔手下有名的大將李希烈。因為功勞很大,現在已經是獨擋一麵的一方守將了。安排咱們住在這裏可能也是大有深意的吧!你看連青石鋪成的路麵縫隙裏都長出了青草,應該是很久沒人住了,咱們一來就把咱們安排進來也是對你的看重吧!”

趙憶叢笑了笑道:“也許是吧”。聽陽城的口氣有點不對,顯得無精打采。問道:“你這是怎麼了,看起來好像心事重重?”

“出來一段時間了,發現外麵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學的東西根本就沒用,也幫不上你什麼忙,有點慚愧了。”陽城很是灰心。

趙憶叢忍不住笑出聲來:“秦朝末年,蕭何、曹參是殺沛令,立劉邦為沛公又與之一道起兵反秦的開國元勳。高帝六年,劉邦定元功十八人位次時以蕭何居首,而曹參第二。群臣認為曹參攻城掠地,身受七十多處傷,攻下數百座城池,應該以他為首,立為第一功臣。高祖卻說:蕭何在戰爭中留守關中,安撫秦民,為前線輸送兵馬糧草,從物質上保證了戰爭的勝利,開國後任丞相又製定律令,一切以律令行事,極大的鞏固了新生的政權。而像曹參這樣的人有成百上千,對漢的作用並不突出。”

說到這裏,注視著陽城道:“而你就是我的蕭何,兵法計謀非你所長,但你的長處在在於治政,現在沒你的事就先休息吧,以後有事了怕你忙都忙不過來呢!”此刻他似乎看到了遙遠的未來。

一言解了陽城的心病,而在趙憶叢今後的路上陽城也確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此刻陽城欣喜不已:“大哥你比我自己都了解我呀,不知道那一天什麼時候能來,要知道隻有擁有自己的屬地才能有發揮的空間呢。”

這正是趙憶叢一直思索的問題,也是他每一步都要為之努力的方向,見陽城問起緩緩說道:“也許就要快了,我們的第一步就要邁出去了。你知道,在亂世中生存沒有實力是不行的,而我們也正是缺少實力。憑我們幾個人就算再厲害,又能做成多少事呢?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我們個人實力不比那些那些軍閥差,可是卻沒人幫我們,而卻大批的去投靠他們呢?那是因為我們還是缺少號召力,整個天下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