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1 / 3)

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末的一天,陝西武功縣境內的官道上,幾個勁裝男子策馬飛奔,鐵蹄嗒嗒揚起漫天黃塵。

時值隆冬,本應天寒地凍,但不知怎麼回事,近幾日內陽光普照,天氣驟然回暖,竟似有點“小陽春”光景。道旁的灌木荒草下,幾點嫩綠萌發,遠近天廓下盤旋覓食的鳥兒也比前段日子多得多了。

奔馳一陣後,馬速漸緩,騎行在最前頭的一個仆役忽然驚呼:

“十四郎,看!蛇!”

那被叫作“十四郎”的騎手,身著利落的翻領胡服,裹襆頭帶長刀,一看就是以尚武著稱的北朝貴族。聽到仆役叫喊,他轉頭望去,果然看見兩條小草蛇在路邊蜿蜒爬行,大概是被突然轉暖的氣候迷惑,以為春天已經到來,提早爬出洞來覓食了。

皺皺眉,他笑罵下人一句:“少見多怪!”一提馬韁,繼續前行。

轉過前麵那個山坳,他的目的地就要到了——唐國公李家在武功縣的“別館”。

這個男人名叫李神符,他的祖父李虎,曾經是北朝八家最有權勢的大臣之一,曆經北魏、北周、隋幾代,李家也成為以武功見長的新貴門閥,並襲封了“唐國公”的爵位。

李神符排行第十四,在同輩兄弟中最小。目前,李家的族長、現任“唐國公”,是他的嫡堂兄,李淵。

李淵是當朝皇後的親外甥,有了這層關係,加上自身也比較能幹,李家的榮華富貴沒有衰敗的跡象。李淵個性寬厚仁愛,將家族打理得相當和睦,李神符就很是尊敬這位長兄。

幾天前,李神符受李淵派遣外出辦事。事情一辦完,他就急急忙忙地趕回李淵夫婦目前暫住的武功別館,除了為回報結果外,還有一層原因——

李淵的正妻竇夫人,就要生產了。

古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李淵與夫人成婚十年,隻在第二年生下了一個男孩——長子李建成。隨後,竇夫人與幾個侍妾比賽似的,接接連連生下了五個女兒。十年來,夫婦倆膝下就隻有建成這一根獨苗在風中搖墜……

數百年前漢朝滅亡後,曆經三國兩晉南北朝,天災不斷,戰火綿延,瘟疫流行,人們的生命短暫而脆弱。另外,象李家這樣的軍事貴族,常常要舉家上陣打仗,子弟陣亡也是常事。隻有一個兒子來傳承香火,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李淵今年已經三十多歲,心裏的憂急焦慮可想而知。幾個月前,正妻竇氏夫人再次傳出懷孕喜訊時,李家上下都翹首期盼著她能再生個兒子。不料產期臨近,李淵卻被皇帝轉調為隴州刺史——算是小小的升官了。

李淵的姨丈皇帝楊堅禦下很嚴,他既不敢耽擱去上任的時間,也不願把臨產的妻子丟下不管,思前想後,隻好備了車轎,帶著家眷上路。畢竟車馬勞頓對孕婦影響很大,走到武功縣境內,竇夫人就出現了產前征兆。好在李家在這裏原本就有一幢別館,李淵夫婦隻得暫時住下,等到竇夫人產後再走。

一路想著,李神符等人不覺已縱馬馳近李府別館。這裏是一個小市鎮,山腳下窄短的黃土路邊,十幾所木石房屋接幢而立,李府別館是其中之一。路邊一處空地上,擺著幾個販賣果蔬布匹的小攤,行人也多起來,挑擔吆喝的販夫走卒與過路士人軍官夾雜間行,挨挨擠擠的煞是熱鬧。

李神符沒心思去顧別的,放緩馬速穿過人叢,直接進了李府別館。

這一套普通的前後兩進院落,並不富麗軒敞。後院直接依山而建,庭中幾棵大樹已有合抱粗,夏季蔭涼蔽日,此刻時值隆冬,則是蒼虯勁展枝丫朝天。不少仆婦下人在前後院落間進進出出的,神色慌張忙成了一團,竟無人理會剛剛進來的李神符一行。

李神符在花廳裏抓住一個下人,略問了幾句,得知竇夫人果然正在生產,李淵則與幾個清客老友一起候在後院側室,邊下棋邊等待消息。

本打算直接去見嫡兄李淵的,李神符一轉身,卻發現花廳角落裏,站著一個不引人注意的小身影。

“大郎?”李神符走過去,疑惑地詢問這個九歲的小男孩,“你在這兒幹什麼呢?”

唐公李淵的嫡長子建成抬起頭,圓圓的臉蛋上有幾分躊躇表情:

“我……不知道……”

作為家中獨子,這孩子一直以來都習慣了周圍人全圍著他轉。如今,由於竇夫人是半路生產,身邊服侍的人本來就不太夠,幾乎所有人都在為即將出生的孩子忙碌著……突然發現自己成了“被忽略者”,對於李建成來說,這大概是出生以來的第一次吧?

“大郎,你想讓你娘給你添個弟弟,是不是?”李神符笑問,輕拍這孩子的肩膀,“這樣以後你就能帶著他讀書寫字、跑馬練箭,不用成天聽一群妹妹哭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