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夜雨整理好了一個大行李包,裏麵裝了好一些食物,並且拿上了他的大弓和鐵箭。盡管這些防身工具在目前的變異的世界裏來說,顯得很不夠看,甚至是有些雞肋。但有總比沒有好,至少是一種心靈的安慰,並且能夠一些小型的動物。
林夜雨爬上了房頂,濃厚的積雪下,包裹著房屋的長青騰竟然在緩慢的蠕動。
這時候林夜雨舉目四望,市區斷壁殘垣,倒塌的樓層被半掩埋在積雪之下。有的地區也完好無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地的救災工作開始徐徐地展開,雪地上有霧氣在迷茫,這是氣溫低下的表現。
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這實在是目前最恰當的比喻。他駕駛著臨時修改的雪地摩托,天氣太冷,以空氣壓縮為動力的摩托車行駛地極為緩慢。摩托在雪地上留下一串很深的輪胎印,逐漸消失在淡淡的霧裏。
直到半晚,繞了很多段路之後,他才到達普陀山腳下。林夜雨來這裏不僅僅為了尋求庇護,更多的是山上的異變吸引了他。與他有相同目的的人不算少,男女皆有,年歲都不大,都各自抱有目的。
林夜雨沒有接近人群,他生平不太喜歡熱鬧,也不是特別的合群,況且異世來臨,這些人都各有想法。
順著依稀可見的石階梯往下,沿路的竹子雖然被積雪掩埋,有不少被壓塌,但是有些竹子卻是傲然挺立,相比於那些被壓塌的竹子多了一抹紫色。林夜雨瞳孔一凝,他越來越期待到達山頂了。山腳下的竹子就帶有一抹紫色,山頂的竹子肯定更加的不一般。
這不是林夜雨第一次攀登普陀山,但他此刻卻有一種深深地陌生感。對於山體變化所帶來的心靈震撼,唯有親臨此地,才能夠感覺到它的壯闊與雄偉。
山體分三層台階式地質結構,猶如登天台階,坐北朝南,山體通體打開,兩旁被積雪覆蓋的紫竹林夾著這條林蔭小道,猶如在登天路,通向浩大的山體間,延至峰頂。
無論是遠望,還是近觀,都可以感受到那種磅礴大氣,讓人心懷激蕩。原本普陀山並不高大,它的宏偉磅礴遠遠不能和泰山,昆侖之類的高大山體所媲美,然而在天地異變之後,山體向上拔高,並且在向外擴大。山巔直聳入雲,似乎在雲層之上,還有另外一個更大宏大的世界掩藏於雲霧之中,未曾出世。
在異變後的普陀山上行走,有一種奇異的錯覺,自身微渺如螻蟻,甚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亦顯得微不足道。這是一種震撼性的感覺,讓人心靈為之震顫。
每邁出不遠,就能看見一些用青色竹料搭建的小廟宇,房頂用一米有餘的樹葉覆蓋,顯得古色古香。
林夜雨並未進去查看,在他的記憶之中是沒有這些小廟宇的,異變之後出現,即便是菩薩道場,也不能輕易涉足。
他的身後,百餘十人,鬧鬧嚷嚷地從石梯跟了上來,林夜雨離他們不遠,對這些人的行徑很是鄙夷。
在傍晚十分,眾人終於到達了山頂。避難的民眾大多在山下,山上除了交通不便利之外人們也對異變後的普陀山充滿敬畏,隻是經常朝著山體禮拜,以彰顯他們的虔誠,籍此獲得庇佑。
普陀山頂,廟宇林立。但是由於積雪過大,沒有任何香火氣。向東望去,隱約可以看見一片無垠地大海,波浪在海上翻卷,不時有巨鯨騰躍而起。
山頂的道觀很是古樸,周圍的廟宇很多都是用紫色的竹木所修建。在眾多廟宇中間,一間比周圍廟宇大上幾倍的廟宇如眾星捧月般立在當中,最讓林夜雨吃驚的是,這座廟宇是用青銅鑄成,泛著淡淡的紫光,在廟宇周圍有著眾多紫色竹林被白色霧氣包裹,顯得分外神聖。
“在上次來,是沒有這座青銅廟宇的。而且這座廟宇居然又是青銅鑄造....在現世文明之前,到底怎樣恢宏的文明被埋葬?又是怎樣的力量才能讓這樣璀璨的文明被時間淹沒,不為後人所知”林夜雨不斷地將他目前所知道的信息進行彙總分析,他有諸多疑問未曾解開,一段被諸多原因掩埋的文明似乎要被挖掘出來,林夜雨激動不已。
正當他彙總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之時,夕陽西垂,雲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燦的亮邊,閃爍著奇珍異寶般的光輝。如此勝景,不禁讓人沉醉。
但緊接著,青銅所鑄造的道觀竟然傳來了響聲,眾人凝視著那座青銅道觀,內心深處竟然有了一絲悸動。